台股來到萬點,大家感受好像不是很強烈。主要在於這次不是齊步上漲,一周前若將台股結構作區分,大約有三分之一股價在相對低檔或是破底,若非拉抬金融及權值股,實在看不出指數將攻萬點。
外資占台股比重近四成
若是回頭看看前三次台股萬點之上的情景,不是中小型股齊漲就是雞犬升天,到處亂漲。這次市場則是理性許多,主要因素還是市場結構在改變,以前兩次而言,外資占市場比重還不到一○%,但目前比重已高達三九%,過去一向扮演衝鋒陷陣的散戶,如今比重已低於五成。特別是政策上鍾愛外資,對散戶除了證所稅外,股息可扣抵稅率減半、健保補充保費…等等,令市場大戶紛紛轉戰其他市場。
分享
據統計,台股第一次登上萬點是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九日,隨後連續三日皆在萬點之上下徘徊,當年八~十一月間再度叩關。當初主攻部隊是資產股加上集團股。而後指數拉回,直到一九九○年一月十一日,台股再度升破萬點,由國壽、開發、三商銀、北商銀、台泥、亞泥、華新、裕隆等金融、集團股領軍,二月十二日創下一二六八二點歷史新高。隨後台股大跌,至十月十二日低點為二四八五點。這段急漲後急跌,受傷的人不在少數。而當時高點附近,最大量為一九九一億元。
台股直至一九九七年才重振聲勢,四月出現當時天量二九七四億元,八月底最高出現一○二五六點;當時最大量為一九八三億元。領漲股已非傳產、金融,轉以電子下游代工華碩、仁寶、英業達以及半導體的聯電及矽品,都是在當時高點創下歷史天價。之後下跌至一九九九年低點五四二二點。
台股最近一次再奔萬點,就是二○○○年,當年二月十八日見到一○三九三高點,最大量則擴增至二五九七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當年一月十一日出現歷史天量三二六四億元。當時科技泡沫吹得最大,見高點的個股包括一度是股王的禾伸堂、威盛,鴻海、宏碁。美國則以戴爾、惠普等出現天價,當時網路才剛開始,但泡沫吹很大,幾乎只要有.COM的公司股價就大漲。而二○○○年總共出現三次超過二八○○億元量,除了天量那次外,其他分別是二八○八億元、二九二六億元,可以說是台股最大量的一年。台股隨後大跌,最低至三四一一點。
密集天量出現在兩千年
台股在二○○四年有兩次分別出現二四九六億元及二五五五億元大量,但高點都未過九千點。直到二○○七年金融海嘯前一年見到三二二○億元,這是歷史第二次見到超過三千億元量。而二○○八~一一年最大量分別為二七一八億元、二四五三億元、二○三二億元、二○二七億元。再來台股就未曾出現過兩千億元的成交量了。也就是兩千年以前台股屢出大量,兩千年以後長期量能是在縮小,金融海嘯後更明顯。本周台股出現一六八六億元為今年最大日量,也是近三年最大量。長線而言是好事,至少扭轉下降趨勢。
台股能以較小的量回到萬點附近,外資居功厥偉。
金融海嘯後美國大印鈔票,啟動全球低利率風潮,美股連續六年上漲,今年是第七年還創新高,再來歐洲QE後,德、英、比等股市也創新高。前年開始日股在安倍經濟學發威下,日經指數也從八五○○點附近開始大漲,至今已突破兩萬點。接下來就是去年開始大牛狂奔的中國股市,以上證指數而言,從兩千點以下,如今已超過四千五百點,漲幅也超過一倍,單就以今年來說也上漲了四成。而接棒的香港股市,同樣低檔兩萬六千點附近出現近三千億港元的歷史天量後大漲,目前也超過兩萬八千點。
一六八六億元近三年最大量
歐股今年以來普遍都漲了一輪,中國股市欲罷不能,香港也被帶起來,外資回頭看台灣相對便宜,只要權值股台積電、鴻海、台塑四寶抓穩,基本上指數就沒問題。而外資統計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本益比仍處於歷史低檔,目前為十三.七倍,較歐美的十六.五~十七.九倍低,股價淨值比僅一.八倍,低於歐美的二~二.九倍,隨著估值重新評價而有上調的機會,現在走的正是價值重估行情,在這波全球資金行情中得以脫穎而出。
從四月二十一日以來,至二十八日止(六個交易日)外資買超高達一一一○億元,台幣匯率大升。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超過一.八兆元,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預估今年現金股利配發率可望超過五成,股息初估有九千多億元,接近兆元,將會是重要的資金動能。預估台股股息殖利率至少有三%,相對於負利率,的確較吸引外資,也就是台股具有補漲機會,外資覺得台灣相對便宜;且先前大多數國際機構法人對台股實際持股比重都尚處於之前的「中立」至「減碼」階段,「加碼」者非常少,因此預期未來潛在賣壓不會太重,甚至後續加碼的機率不小。再者,即便台股近期大漲,本益比也才十三.五倍,略低於亞太區股市平均值的十四倍,以今年企業獲利成長性來看,用十三.五倍本益比買台股並不算貴。前十大權值股今年獲利都還十分看好,台股並不存在泡沫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