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的頭髮,高大的身材,低柔嘶啞的嗓音,黃明鎮牧師很容易給人如沐春風的感受。這麼多年來,台灣報章雜誌上只要有關重大刑犯或死刑犯的報導,總會引述黃牧師的談話。然而二十多年前,黃牧師放棄美國優渥的工作與薪水,返台投入監獄教化工作的背後,其實有着一段曲折動人的故事。
(攝影/胡國威)
黃明鎮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即今中央警察大學),當了幾年警官後,為想和同學一較長短,早日登上警察局長的寶座,於是赴美攻讀犯罪制裁學。「那時晚上作夢,夢見自己多了一顆『星星』(意指官階)都會笑醒。」黃明鎮幽默地說。從青少年時期起就出入教會的他,拿到碩士學位後,因緣際會又念了神學。
就在剛念完神學院那年,有一天他在事奉的教堂打掃完畢,一個人坐在台階前思想前程,一位日本小姐走來說:「我們銀行需要會講廣東話的人來幫忙。」為了有工作,黃明鎮當下答應。原來日本住友銀行華裔女經理請產假,需要一位懂粵語的人幫忙,黃明鎮其實不太會廣東話,只是在教會裏聽多了,多少懂一點,於是他從行員做起。那一年,他三十二歲。
一年後,他升為銀行訓練官,可說連跳三級,前途一片光明。有天,教會弟兄拿了一張政府社會處服務部考試的報名表給他,說:「這很適合你。」他通過考試後,有朋友勸他不要走,說在銀行任職比做社會工作要強,但他還是轉往地方政府部門擔任社工。
黃明鎮在加州社會服務部工作九年期間,工作順利,心情愉快,妻子在美也有工作,兩名子女都很乖順。直到有一天,《聖經》有段話感動了他:「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思及自己初中時曾受很多教友幫忙,黃明鎮覺得應該回饋一下自己的故鄉,於是和台灣的教會連絡,打算利用返台兩個星期的時間,關心一下台灣的年輕人。結果一下飛機,那句「被擄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便在耳際響起,他心想:「會不會是上帝要我順便做監獄的工作?」
他打電話給昔日同學,也就是台北土城少年觀護所的所長,然後前往為受刑人講道。到第二站彰化少年輔育院時,有位年輕女老師過來自我介紹:「我是更生團契派來的駐院傳道。」
黃明鎮對更生團契一無所知。
「更生團契就是在台灣各監獄傳福音……創辦人是陸伯伯。」女老師說。陸伯伯是以前的典獄長,他提前退休,設立了更生團契。那位老師要黃明鎮返回台北後與陸伯伯連絡,黃明鎮心想不妨。
返美前兩天,黃明鎮打電話去更生團契,聯絡上了陸伯伯。
兩人見面後聊了許久,陸伯伯說,他年紀大了,像一部老爺車,現在開着還可以,但不知道哪一天會拋錨,他禱告了很久,希望能有人接他的棒。
「我想你就是要接我棒的人!」說着說着,他舉起右手,用食指莊重地指着黃明鎮。
「我真是被嚇到了。」黃明鎮回憶說。陸伯伯看他沒反應,就說:「沒關係,回去禱告禱告看看。如果有感動,就要順服喔!」
黃明鎮於是帶着「沉重」的心情返美,在飛機上,妻子問他:「你不會回去吧?」他說:「不會。」他心想自己有一籮筐的理由不回台灣。
返美不久,他接到陸伯伯來信,說董事會已開會通過聘請他回台擔任總幹事,給他三個月的時間考慮。
黃明鎮左思右想,自己在美有很好的工作,孩子也習慣美國的生活,妻子更需要就近照料在美的岳父母,「但是如果上帝要派一個人去工作,哪裏最需要我呢?」他忍不住自忖,自己經過中央警官學校、赴美留學等各種歷練,懂得犯罪學,知道受刑人受苦,可以傳福音給他們;團契創辦人又是他的學長,說他是接班人……一切聽起來理所當然。
於是他和家人及教會朋友們一起禱告。教會方面說沒問題,而且允諾代為照顧他的岳父母。他的岳母則說:「父母的權力很大,但上帝比我們還大。」應該聽上帝的。
一九八八年七月,黃明鎮舉家遷回台灣。二十年來,他跑遍大小監所,關懷受刑人、出獄更生人,協助被害人走出陰影及受刑人家庭重建,甚至還輔導過死刑犯。
外界看犯人十惡不赦,他卻認為他們是欠缺愛和成功經驗的一羣,他說,監獄裏龍蛇雜處,是個封閉的世界,受刑人要改變根本不容易,必須要有強烈的動機,剛巧遇上特殊事件的剌激,還要碰上重要「貴人」拉一把,否則很難。「有零星的人願意悔改,我們就好好幫他。」
黃明鎮感嘆,台灣監獄一個教誨師要面對四百名受刑犯,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常覺得自己在下游救人,上游卻有一大堆人推小孩下水,「都是家庭問題!」他曾聽許多犯人提及年幼時遭父母毒打,「有綁起來打、吊起來打的,亂打一通……我們同仁都掉淚。」
因此,十四年前他決心創辦少年學園,專門收容行為偏差的孩子,盼竹子沒長歪之前適時予以矯正。「我願意張開雙手擁抱他們,讓他們讀書。」黃明鎮給他們愛,讓他們療傷止痛,為了建立他們的成功經驗,更獨樹一幟教導他們騎一輪車。
「日本犯罪學研究發現,會騎一輪車的孩子不會變壞。」黃明鎮信心滿滿地說,「一輪車講究平衡,必須運用大腦、小腦,講究平衡的結果,思想不會偏差,行為也就不會偏差。」
目前花蓮少年學園第一期收容了五十名孩子,第二期正待展開,黃明鎮最大的心願,就是把中輟生變成畢業生,畢業後再成為大學生,「將來有一天,送他們出國留學,然後返回台灣。」他說:「我永遠不放棄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