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M(Media)世代耳不聰目不明?一心多用的危機

撰文/王嘉琦    

剛上高一的李恆安,每天晚上做功課時喜歡全副武裝,一定要打開她的MSN和社群網站「無名小站」,戴上耳機,打開她的生物課本,開始做功課;等到告一段落時,她把螢幕換到正在玩的遊戲,打個幾分鐘再來做數學功課。



對於大多數父母親而言,兒時做功課的記憶,頂多是打開收音機的音樂,音量調到最小聲,做為背景聲音即可;打開書本,開始準備考試,最可能分心的事大概是手裡拿著原子筆,在手指上轉動或繞動,轉筆就算是當年的「特異功能」了。



可是到了恆安這一代,從國中開始,打開電腦、下載音樂到隨身攜帶的MP3或是iPod裡,戴上耳機,聲音想要多大都可;伸手拿起手機,就可以送出簡訊,與朋友聊天;在電腦上,只要動動手指,進入無名小站的部落格,點一下「好友」,就可以連到遠在海角天涯的幼稚園同學;或是直接去微軟的MSN和雅虎即時通,立刻找到同在線上的朋友筆談;這樣的環境,絕非當年父母親做功課的時代能夠相比的,因此這群孩子紛紛練就的一身好功夫,隨時隨地都在一心多用。



別以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美國的一家大型醫療機構,凱瑟基金會在2004年調查了兩千名、八到十八歲的青少年,發現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一的孩子,都曾經同時使用多種媒體,有人在接受調查當天,曾經在半小時之內,連續和同時用了八種媒體,因此這項調查稱這群孩子為「M世代」,所謂的M就是指Media(媒體)。



到2006年年底,主持研究的維多利亞.瑞奧做出結論說:「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做功課時,都會使用電腦做其他與功課不相關的事。」



但是,從電腦進入孩子的房間,展開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會帶來什麼後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教授羅索‧波羅克曾經利用電腦斷層分析人腦活動情況,發現個人如果正在學習一樣新的東西,一心多用確實會阻礙學習,而且就算學到了新東西,似乎也無法長久記憶,很容易就會消失掉。



海馬迴與紋狀體的差別



波羅克解釋當人在學習新的東西時,依賴「敘述性的記憶」(declarative memory),並且會立刻存到腦子的「海馬迴」(hippocampus)部位。有趣的是,人可以很快的取得存放在海馬迴的記憶,當有需要時,即可拿來解決問題。



然而,當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如果因分心受到影響,大腦就會自動將學得的知識,跳過本來應該儲存資料的海馬迴區,儲存到另個區域—─紋狀體(striatum)。紋狀體的功能通常是記憶已經熟悉的指令,但海馬迴則專注在儲存新學的事物,並且在遇到新的情境時加以利用。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找了十四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分成兩組,戴上耳機在一定時間內,計算他(她)們聽到的高頻率聲音。其中一組是在毫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計算他們聽到的聲音,另一組則是在干擾分心的情況下接受測試,最後計算兩組人員的成果,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但是,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兩組人的電腦磁振造影圖(MRI scans)時,發現兩組人的腦部活動有很大的差異。其中無外界影響的組員,他們主要是使用海馬迴區來處理這項新的測試;受到外界干擾的組員,則是使用紋狀區域來管控測試的過程。



建立雙方都接受的使用原則



美國紐約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主任蘇珊‧史偌得認為,家長使用高壓手段與青少年相處,通常會得到兩敗俱傷的結果,所以聰明的方法是讓青少年覺得自己有決定權,訂出個人做功課的方法,讓他們覺得受到尊重,但是也將家長的要求,融入他的行為中,比較容易成功。



家長依據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訂出可以自我約束的用電腦方式,但要保留家長可以修改規則的權利,一旦犯規使用電腦,孩子就有可能失去使用電腦的時間。一段時間之後,當孩子可以自我控制,專心做功課時,雙方可以再行協調,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電腦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備,有時孩子確實需要電腦,與同學MSN 討論功課,或是做共同的小組作業,因此家長的電腦原則,也需要因實際情況作調整。科技本身並非罪犯,也不需要完全將電腦移出孩子的生活,只是不要讓電腦、手機、MP3、Wii遊戲,控制了她們成長中的大腦。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8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健康世界一年12期 0 1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