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有一個小孩 住在他心裡
世界愈來愈灰暗 他卻不沮喪
用一部部電影 溫暖人們的心
十一月初,《天下雜誌》平面與影音採訪團隊,一起到了東京採訪動畫大師宮崎駿。採訪一結束,我立刻在筆記本上,寫了上面幾句話。
宮崎駿,在台灣很少人對他陌生,很多人的童年都有全家人一起看「龍貓」、「風之谷」、「天空之城」的溫馨回憶。
宮崎駿的電影,很奇特的,從市井小民家裡,到國際影展的藝術殿堂,都受到歡迎,都得到肯定,這是許多電影創作者夢寐以求的境界。
宮崎駿的電影,總是在奇幻中,帶著溫暖、希望的力量,但同時,他也深深的反省這個世界。這次他的新作「崖上的波妞」,講的雖然是一隻小美人魚波妞的故事,卻也深刻檢討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面對考驗時的堅強與脆弱。
宮崎駿獨特的電影哲學,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誕生的?《天下雜誌》影視中心這次深入宮崎駿工作現場,直擊宮崎駿是如何帶領世界級的團隊,打造出一部部經典電影。
採訪現場直擊
穿過密密的小樹林,我們來到宮崎駿位於東京郊區的工作室,四周安安靜靜,同行的同事漢宜說:「好像『龍貓』裡的小梅,隨時會從旁邊的小巷子裡鑽出來,手上抱著玉米!」
隱逸在樹林裡,宮崎駿的工作室是一座黑色小木屋,屋外停著宮崎駿的古董老爺車,門口坐著一隻黑貓,眼睛閃亮亮,這一切,都像從他的電影裡,跑到了真實的世界。
宮崎駿進來了,白頭髮、白鬍鬚,戴著一副大眼鏡,他也像從卡通世界裡走出來的人物。不講話的時候很嚴肅,但是一笑起來,他眼睛瞇成一條線,還發出「嘻嘻嘻」的笑聲,像個可愛的老公公。
宮崎駿喜歡抽菸,和我們聊天到一半,就走到旁邊巨大的火爐前取火點菸。這麼壁爐巨大得讓人側目,宮崎駿的員工在旁邊悄悄解釋,導演不喜歡用暖氣,他喜歡真實體驗火的溫度。「真實的體驗」,才能讓一個動畫創作者,把體驗化成栩栩如生的影像,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受。
這也反映在宮崎駿的電影裡,有許多強烈的主張:反戰、環保、關心大自然是他不變的價值觀,他的電影和西方動畫主流迪士尼電影有截然不同的出發點,多了更多人文素養、世界觀與對時下孩子們、青少年的關懷。
儘管他的電影總是溫暖、振奮、鼓勵人心,然而宮崎駿之所以走上動畫之路,卻是有些讓人心酸的。
寂寞童年
宮崎駿成長在百廢待舉的日本戰後,一家人遷居到東京鄉下。媽媽在他六歲時罹患了肺結核,之後長達九年離家治療。一個孩子的成長缺乏媽媽在旁邊守護,可以想見宮崎駿的童年是多麼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