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紙風車劇團 林于竣、張敏宜

採訪撰文/吳慧敏;攝影/那仕達;紙風車劇團副團長林于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張敏宜    

兒童劇真的很難做,其實比成人劇更難製作。



轉動紙風車,啟動兒童戲





紙風車劇團由李永豐(美國)等人號召幾位藝術工作者成立於1992年,認為「兒童需要兒童劇,臺灣需要臺灣的兒童劇場。」之後,2006年為了讓全臺319個鄉鎮的孩子們都能夠欣賞到「國家級兒童戲劇」的演出,紙風車劇團正式發起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並且完全不靠政府的經費挹注,全數資金皆由鄉鎮、企業家自發性的募款,只要鄉鎮金額達到35萬元以上,劇團都會排除萬難公演給孩子們看,他們既不是公益活動、更非慈善事業,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文化行動。

現任紙風車劇團副團長的林于竣,五年間跟著劇團歷經兩百多場次的演出,早年,從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的他,先是一腳踏入指導老師羅北安在任的綠光劇團編導成人劇,偶爾插花紙風車劇團的案子,中間還歷經了一段到電視臺製作兒童節目的時光。



我們總以為長期投入在兒童劇的人,一定非常喜歡孩子,不過,林于竣趕緊表明聊到,尚未接觸兒童劇之前的他,對成人劇還是較感興趣,他還不只一次強調:「兒童劇真的很難做,其實比成人劇更難製作!」



有看過兒童劇表演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分分秒秒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生,不管是在題材劇情、服裝道具、音樂聲光、演員們的肢體表情等,每一個段落、每一場橋段都必須隨時抓住孩子們的眼光,稍不留心,場子冷了,孩子耐心沒了,也就跑走不看了。林于竣表示:「小朋友很直接,如果他覺得不好看,就會開始躁動。」因此,不管是製作、參與、演出兒童劇的人,敏感度早已教會他們隨時觀察臺上臺下的唯妙變化,以便適時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兒童劇其實就是親子劇



再來就是兒童劇跨越的年齡層幅度廣,相對來說,不同階段的小朋友,認知的事物完全不同,題材該如何策畫?劇碼該如何呈現?演員要如何表演等?都得納入兒童劇的製作範疇裡。林于竣提到:「對我們來說,兒童劇就是親子劇,因為小朋友不會自己購票進來。」雖然大多兒童劇有年齡觀賞的限制,但幾乎得由照顧者陪同入場觀看,然而就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來說,屬於公演性質,且大多在戶外場地演出。於是,小至幼童,大至阿公阿嬤都會來參與,所以創作演出的處理手法必須橫跨世代,抵達無年齡鴻溝的表演層次。



長期奉獻在兒童劇的林于竣跟我們分享,兒童劇吸引人的地方不見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融合千變萬化的形式,創造真實又夢幻的想像空間,可以僅僅是肢體的躍動,便能呈現出在沙漠裡探險的姿態、或是動物在衝浪的感覺;例如紙風車著名的黑光劇,便是純粹美學藝術的畫面和氛圍。藉由情境的引導,帶出孩子的創意、想像力和思考力,甚至跟著臺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扭動身體也無妨。



林于竣認為「孩子會將複雜的世界變簡單,大人卻將簡單的東西變複雜。」兒童劇將複雜的世界回歸到簡單的故事情節、元素裡,從想像世界中延伸創意的動能,如果只是一廂情願的用成人世界的角度揣摩孩子們的世界,孩子不見得會喜歡!而每個成人心中還是住著一個小孩,兒童劇反而能鬆懈成人被束縛的心靈和肢體,這也是紙風車劇團努力不懈的原因之一。



我的努力,終於讓家鄉的人看到了



每一場演出行程都有其令人難以忘懷的經驗,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行政總監張敏宜長期致力於劇團大大小小的繁瑣事務,自己也隨著劇團上山下海、奔波忙碌,她笑說,隨著車輛行駛經過的路段,常和林于竣或是其他工作人員,考驗是否還記得當地的風景、演出的狀況等等,結果話匣子一開,每個人彷彿又再身歷其境當時的演出情境。



舟車勞頓到各地演出、有歡笑、有淚水、還有必須背負家人的不諒解,張敏宜出身嘉義縣朴子市,原本在嘉義縣政府上班的她,有著令人欽羨的鐵飯碗,後來辭職投入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一度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總被念說:「都已經三十幾歲了,是還要再玩幾年?」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劇團巡迴演出的報導刊登,爸媽看到了,也才慢慢被認同了,但這也幾乎是每一個投入藝文工作者被迫處理的親子問題。林于竣笑說,劇團工作人員一年到頭幾乎都在外頭忙碌,反而是到各地演出時,父母只能到現場欣賞劇團之際,順便看看孩子。



特別是當劇團到朴子市演出時,張敏宜表示:「那是一場不一樣的感動,不管你在外面多麼的努力,你的故鄉都沒有機會看到(國家級劇團的演出)……」張敏宜回憶當時劇團演出的地點,正是她小時候玩耍的地方,儘管已搬離朴子幾十年,但是熟悉的街道、熟稔的氣味仍舊讓她感到無比親切,那是一種土地與人不可分割的眷戀和依附。



「我的努力,終於讓家鄉的人可以看到這麼棒的戲劇。」張敏宜談到。這也是紙風車319兒童藝術工程成立的目標宗旨,出身於嘉義縣布袋鎮的執行長李永豐從事兒童劇團多年,有感於作戲做了大半輩子,卻只在服務都會中產階級的小朋友,才有了孩子的第一哩路的心願發起。張敏宜笑著補充,本來他們以為阿公阿嬤會不會覺得看兒童戲很無聊,結果沒想到許多的阿公阿嬤玩起劇團的大型道具時,比孫子還認真,紙風車帶來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第一次,也同時是許多阿公阿嬤的第一次。



走過319,還留著八八風災前孩子們純真的笑容



走過幾百場的行程,問到林于竣最難忘的演出體驗,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那瑪夏鄉(現為那瑪夏區)」。一個他從來沒聽過也沒到過的原住民部落,卻讓他難以忘懷,原因在於劇團有一齣戲碼〈八歲一個人去旅行〉,原始的創作用語為國臺語交雜使用,依照往例經驗不管到原住民部落、抑或客家聚落,臺語用語多少讓人聽得懂。唯獨那瑪夏鄉,連說「阿嬤」都沒有人聽得懂,演員們必須在下午彩排時趕緊翻成國語版本。張敏宜笑著說,彩排發生太多趣事,例如「阿嬤死去了(臺語)」,演員翻成國語變成「阿嬤往──生──了」,但試想一個八歲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正經八百的說話呢,因此鬧了很多的笑話。



2008年紙風車到訪那瑪夏鄉的三民國中演出,2009年八八風災發生後,那瑪夏小林村慘遭土石流淹沒,許多校舍也被土石吞沒、或成廢墟。林于俊聊到,那個時候就會去想當時候劇團演出的現況,那些意外喪生中的小孩、大人究竟當天晚上有沒有來看我們的表演?他們有沒有平安無事?一個晚上的演出活動,讓工作人員和當地有了人事物的情感連結,看著一張張的照片,彷彿還留著八八風災前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凝住在最燦爛的那一瞬間。



爾後,紙風車馬不停蹄募集一筆急難救助金,依循和學校系統建立的基礎關係上,一個月之內將救助金發送完畢;第二階段成立「八八水災兒童生活藝術專案」,演戲給孩子們看。張敏宜回憶:「我這輩子沒有離死亡這麼接近過,前往那瑪夏鄉的路根本不知道在哪裡,我們的車只好勇敢往河床一直開下去……再加上當時資訊不流通一團混亂。我們曾在義大醫院門口等頭目,再帶我們到陸軍工兵學校中找小孩,利用假日時間替他們上課,常常就是坐在路邊不知道要等誰……」



不只那瑪夏鄉,林于俊回憶本來預計八月七號在臺東演出的活動被迫取消,三個月後,正式到訪的那天,受到風災後傾倒的房子依舊卡在河床上,令人怵目驚心,那一場也讓林于俊深刻感受到明顯的城鄉差距。紙風車演出後,演員們都會還當地孩子們拍照留念,後來他發現有相機的人少之又少,但排隊等拍照的人潮依舊盛況,靈機一動讓孩子們和演員握手抱抱,這讓林于竣看到當地物資的缺乏,深刻感受到真的會走進劇院去看的族群大多屬於中產階級的人,許多鄉鎮地區還真的是一輩子都還沒有看過兒童劇的演出。



學習和土地親近,找回孩子們的笑容



一股「連結在地的情感」才是藝術根深的主要目的,張敏宜談到。五年來雖然不曉得紙風車是否有縮短藝術文化的城鄉差距,但紙風車的目標是希望慢慢讓地方意識到藝術的重要性,讓文化力量從社區底層自發性的醞釀,也讓藝術工作者學習如何和土地親近,這也是紙風車劇團預計再度展開孩子的第一哩路的原因。



這時候見到張敏宜和林于竣笑說:「不敢想,之前319走了381場,這次預計要走400多場,可能要走七年吧……」張敏宜說道:「紙風車一開始只是覺得有需要就去做,反而沒有想這麼多,不是透過傳播、文字或別人家詮釋的東西來理解,而是當下用身體去感受每一件事情。」強調愛與關懷,一切從「發心」開始。



近年來,臺灣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紙風車依舊堅持靠著募款的力量到各地表演,避免受到政治活動的影響,目的只是單純的希望靠著鄉鎮地方的人力動員,意識到文化行動的珍貴,即使沒人支援,也堅持靠志工的力量排滿兩、三千張的椅子;就算是致電給地方政府「要來公演囉」,一度被認為是詐騙集團還是不放棄;一次又一次的打著電話,發揮三顧茅廬的精神拜訪各地學校機關,張敏宜認為他們都只是在堅持做一件對的事情。



小朋友很直接,如果他覺得不好看,就會開始躁動。



發現小孩純真的笑容,引出大人心中的小孩



畢卡索曾說:「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身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兒童劇的豐富層次,挑戰著小孩大人的感官體驗,讓孩子們,也讓大人們回到童年的單純世界。



不過關於兒童劇的製作,林于俊也聊到了他的焦慮:「我覺得有一點世代的斷層出現,目前編導的人才大概大多還是以前這些人,臺灣作戲的人很多但真正從事兒童劇的人卻不多,讓我覺得有點斷層。」細問之下後,發現兒童劇不好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多媒體的發達,不過劇場還是有著不可取代的魔力,「劇團更在乎的地方在於跟觀眾之間的互動和呼吸,現在兒童劇編導缺乏,我們也很鼓勵不管是編導或是演員,只要有一些想法,再結合許多演員的創意,做整合的表演。」揉合的戲劇、文學、音樂、舞蹈、美學、燈光等,這也正是兒童劇不可取代之處。



太陽公公掉到海平面下了,月亮星星喚醒了夜間精靈,他們搭建五彩絢麗的舞臺,絢爛聲光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像華麗的童話、像璀璨的故事,呼喚著,要每一個孩子們咧嘴笑開懷,那一雙雙純真而專注的眼神,奪目而耀眼,帶領孩子們進入寬廣的藝術殿堂裡……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精選雜誌任選兩刊一年期只要1988元
暢銷雜誌訂一年送一年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任選三刊只要2999元
暢銷雜誌假日限量特價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3990元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72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