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日本建築史中最重要的風格語彙──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文/彭永翔;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大橋富夫;圖片提供/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DAAS、Toyo Ito & Associates,Architects    

大谷幸夫「住友童話館」外觀。(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 圖片提供/DAAS)

從世界上的觀點來看,日本的現代建築是從這裡才開始被定位的。」日本知名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一語道破代謝派於日本建築史中的重要性─形塑日本現代建築在世界中的鮮明形象。



黑川紀章曾經說過:「我們認為代謝主義不僅主張自然的、歷史性的社會演變,我們也主張透過我們的改良刺激一個積極變化而發展的社會。」60年代以丹下健三、黑川紀章、槙文彥、菊竹清訓領軍的代謝派,於戰後的復興時期,將生物的新陳代謝概念帶入設計,否定了建築的永恆意象,認為都市建築應該隨著人口及社會變化有所改變。





菊竹清訓「都城市民會館」西北側外觀竣工當時,1966年。(攝影/新建築社寫真部)

代謝派─有機生長的城市



興起於1960年世界設計會議的代謝派,其建築思維的源頭其實更應向前推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戰敗時期。1945年8月美國於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成為當時「大日本帝國」的喪鐘,這兩座城市在原子彈爆發瞬間成為廢墟,當時土地的縮減加乘60年代日本經濟復甦、人口快速成長,如何在有限甚至可能變小的土地上承載一座城市的發展,「人工地盤」、「層狀構造」的概念於是浮現,進而延伸出丹下健三的東京計劃1960、菊竹清訓的海上都市1963、黑川紀章的東京計劃1961─Helix計劃,以在海岸興建人工土地,或向天際發展滿足人口及城市生長的需求。





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認為當代日本建築受到許多代謝派的影響,而201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伊東豊雄就是其中之一,圖為伊東所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圖片提供/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

不同於一般建築師思考建築以量體本身設計為思考點,代謝派建築師思索的則是建築與城市的關係,建築量體放置在整體都市規劃下一併考量,城市才能有機生長,避免總是無限拆除然後興建的永劫回歸。但城市該如何像細胞般有機生長?代謝派有著各自不同的論述。槙文彥選擇以「群造形」理論回應,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等則分別在都市及建築尺度以「都市軸」及「服務核」作為城市或建築發展的骨架。東京計劃1960的「都市軸」,是一個線狀的都市構造,集結了社會運作的中樞機能,包含汽車、單軌電車的三層運輸系統;在建築的服務核,則配備了電梯、樓梯等垂直動線與管線,成為獨立結構,因而建築單元體(如膠囊裝置)可恣意衍生,丹下的靜岡新聞.靜岡放送東京分公司、黑川的中銀膠囊大樓都是此概念的具體實踐。





此次代謝派未來都市展邀請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及吉村靖孝,依據代謝派的精神與理念,特別量身打造了〈Fermentation〉及〈WHEREVER GREEN〉兩件裝置作品。(圖片提供/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對於當代日本及世界的影響



代謝派的理想性與實驗性,就連當時代謝派成員川添登在紀錄片中也曾評論過:「黑川的設計太天馬行空,作為畫很好,但怎麼會是建築師的提案?」質疑其理念實踐的可能性。



但五十年前的代謝派概念,的確或深或淺地影響了日本甚至世界,菊竹清訓之門生,今年普立茲克建築得主伊東豊雄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將電梯、管線置於如樹幹般的結構中,近似於服務核的概念;而槙文彥於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案(Hillside Terrace Complex)、2007年完工的新加坡理工學院校園(Republic Polytechnic)、黑川規劃、磯崎新接手執行的鄭州市鄭東新區如意型區域都市計畫,都是城市尺度的具體實踐。自然與在地文化於當代城市扮演的角色此次《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眾多建築模型、手稿、書籍、照片及影片,以代謝派的誕生、代謝派的時代、跨領域地從空間到環境及全球的代謝派四個子題梳理展現,透過川添登的口述歷史影片開這段日本建築之旅。更邀請日本新生代建築師平田晃久、吉村靖孝設計〈Fermentation〉及〈WHEREVER GREEN〉兩件大型空間作品:〈Fermentation〉以開放空間讓建築與自然相連,〈WHEREVER GREEN〉則將貨櫃改造,成為可隨時轉換用途的空間單元,回應代謝主義的變動精神,是此次展覽的兩大亮點。



311海嘯後,世界看見了自然對於文明的反撲,日本國土再度流失;而在台灣苗栗,執意拆除數十年歷史的客家庄四方窯及八卦窯,改建福建客家土樓的粗糙決策,對應槙文彥試圖將日本文化元素注入代官山集合住宅(註1),我們卻急著抹滅自身文化,顯得可笑。



南條史生於開展記者會曾說道:「未來20年,世界會有超過六成的人居住於城市中。」我們理想城市的面貌究竟為何?自然與在地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代謝派的思想或許無法做為完美解答,但提供了挑戰社會與大膽實驗的態度。



註1:槙文彥在代官山集合住宅案,特意將建築入口置於角落,就是為了回應日式傳統住宅的大門風格。



一次理解!代謝派的6個關鍵字



1.巨型結構體



代謝派認為建築與城市要能有機地生長,必須依靠巨型結構體。巨型結構體指的是建築與都市基本建設合而為一的思考模式,所謂的都市基本建設包括人工地盤、交通網絡、能源設施等。巨型結構體事先統一都市尺度的基礎設施,其他附加的要素如膠囊裝置則可隨時變動,才能避免無秩序地拆除與建設,浪費資源。



2.可變動性



如同生物的新陳代謝一般,建築與城市也可因應社會的改變與需求,像生物般生長。



3.人工地盤



為了解決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問題,透過人工地盤,讓城市向天際及海洋發展。



4.預鑄



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大樓採預鑄工法形成的膠囊裝置,實踐了他對於可循環、新陳代謝建築的部分想像,也是代謝派對於可替換性的實踐。不過因為技術問題,這件作品依然無法更換。日本第一座膠囊旅館也是由黑川所設計。



5.服務核



服務核簡單而言就是將整棟建築的電梯及設備集中建造於一結構中,將住宅或辦公空間與基本設施分開設計,所有的管線都在服務核中,所以若要再增加膠囊裝置,無需打掉重建,直接延伸即可。



6.同中有異的各自表述



代謝派的細部論述並非全然一致,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屬於科技烏托邦的一派,建築的可變動性是其重要思想,以巨型結構體解決城市或建築的增生。但槙文彥與大高正人則以務實的「群造形」理論,並不固定城市的結構或形式,而是找出城市的共通因素,例如運用當地生產的建材及工法、自然地景及文化元素,再設計城市中的建築量體,並將建築外的公共空間及半公共空間納入議題中,讓建築在城市中自然增生,營造出宜人的居住尺度。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Place/中山創意基地URS21



Date/即日起∼11.03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95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LaVie漂亮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2160 240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LaVie漂亮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已收到款項為準 2520 2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