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江南園林的典範-拙政園

撰文/鄺介文    

倘若將拙政園視為文徵明的作品,單單以建築師等閒視之,似乎也太小看了造園子這項工程。以日本綜藝節目「電視冠軍」為例,裝潢、整修、改建、造景、佈置各是不同專業領域,而從傳世的《拙政園圖》、《拙政園記》和《拙政園詠》看來,不難想像當時的文徵明,同時肩負了布局與裝飾、設計與工程、室內與室外,乃至樹木花草的配置與修剪都一併包攬。於是在拙政園,園林成為一項獨立卻又綜合的學問。

因禍得福的後人寶藏


如果說園林一如盆景,能在一沙當中見一世界,一花當中見一天堂;那麼在拙政園,彷彿就能看見整個蘇州。(攝影/謝光輝CTPphoto)
拙政園早在唐代便具雛型,當時是詩人陸龜蒙的住所,然而直到明朝嘉靖年間,它才從一處民宅而成園林。蘇州鄉紳造園子的起因往往不出一套公式,不是功德圓滿榮歸故里,就是仕途失意返鄉躬耕,拙政園正屬於後者。
如果不是明代巡察御史王獻臣遭陷辭官,如果不是文徵明受到翰林院同僚排擠,如果不是他倆同為天涯淪落人,我們也沒有機會見到堪比頤和園、避暑山莊,甚至尤有過之的拙政園,這算不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例子呢?

清代美學評論家李漁曾說,園林的好,必須好在「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經其地入其室者,如讀湖上笠翁之書,雖乏高才,頗饒別趣」。因地制宜,是造園的首要條件,什麼樣的風土、什麼樣的地景能夠生長出什麼樣的園子。拙政園的絕妙之處,正是在於它精氣神、身心靈,在在是純正的蘇州血統。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如果說園林一如盆景,能在一沙當中見一世界,一花當中見一天堂;那麼在拙政園,彷彿就能看見整個蘇州。

最初王獻臣邀請文徵明之際,這裡只是一處地質鬆軟、浚沼成池、隙地遍布、水澇瀰漫的糜爛地,幾乎看不出任何能夠發展成園、發展成林的潛力。然而,蘇州作為水鄉,自古與河道、與隙灣、與溪溏共處,自然能夠在一片沼澤之中見出端倪。

因而,園林裡頭又有一個專有名詞「理水」,指的是一切與水相關的工程,包括疏通渠道、水生植物、游魚豢養、水陸比例在內。拙政園在歷來評論中以水見長,即是它的理水成果,能夠讓人置身園林之中,一飽江南水鄉風光。

這也是為何,中國四大園林裡頭,捨棄了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族行宮,忒忒推舉拙政園作為園林之母。因為在拙政園裡頭,能夠見到別處見不到的,一種「根生土長」的氣息。似乎唯有蘇州這樣的風土人情,始能孕育拙政園這樣的建築景觀。和其他照本宣科、橫向移植的園林不同,像是一只俄羅斯娃娃,將蘇州打開來,裡頭是一座拙政園;將拙政園放回去,蓋上的是蘇州的輪廓。

園林精神還魂重生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用白牆青瓦,以小橋、流水、涼亭、池塘切割出的庭園動線,周折卻委婉,彷彿是對傳統園林景觀的現代詮釋。(攝影/任中豪)
就在中國各城競相興建摩天大樓,用以標舉自己的氣派、新穎與建設能力的同時,蘇州人卻反其道而行,邀請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返鄉打造一棟只有兩層樓高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試圖為蘇州開啟另一扇窗。而這一步險棋也確實下得漂亮,博物館落成開放至今,無論館藏為何,每日都吸引了大批旅人到此一遊,因為光是建築本身,就是一件極好的收藏。

翻轉貝氏美學印記


攝影/任中豪
蘇州望族出身的貝聿銘,自然最懂得如何巧妙轉化在地建築、融古入今。除了顯而易見的白牆青瓦,以小橋、流水、涼亭、池塘切割出的庭園動線,周折卻委婉,彷彿是對傳統園林景觀的現代詮釋。如果賈寶玉逛大觀園的時候,以「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為沁芳亭命名,這兩句詩也很適宜形容蘇博館,透過水的意象讓視覺一分為二,卻經由水面折射出多個象限的空間維度。
作為貝聿銘的封刀之作(因企劃、設計、動土、完工的時間差異,貝聿銘最後一件作品各家說法略有出入),蘇博館仍舊保有其一貫的美學印記。幾何切面的建築紋理,透出與香港中銀大廈、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系出同源,一脈而下的貝氏風格,再連結鄰近的忠王府、拙政園,中國建築至為鼎盛而極致的各色風貌,似乎都在數十分鐘腳程以內一幕幕上演了。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34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旅讀or一年12期 0 15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