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前一年景氣低谷,今年遊學人數逐漸回升。留學屬長期計劃,較不受短期因素影響,但近5年總人數卻盤旋不前,每年約在33,300~37,800不等。
留學人口未成長,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第1,受金融海嘯衝擊,使大家口袋緊縮,也不敢擅離原本工作;第2,國內研究所、碩專班等各類進修管道愈來愈多,分散出國留學人口;第3,全球經濟重新洗牌,過去到美、英等西方國家拿學位、返國後薪水跟著水漲船高的情況已不復見。既然學位不再是加薪、升遷想當然爾的保證,對這項投資,態度也就自然趨於保守。
31歲起,出國更要重視投資報酬率
大環境如此發展下,該如何思考留學、遊學的抉擇?儘管國內進修管道不勝枚舉,但異國體驗與多元文化帶來的國際視野,仍是無可取代。而為爭搶學生,近年各國大開方便之門,從投資觀點來看,就更要慎選在國際、業界有名聲,也確能提升實力的學校與課程,才不枉費投入時間、金錢!
31歲之後的留遊學,動機不外以下3點。第1,休息,最常見的是挑一個喜歡的城市進修短期語言課程;第2,提升職能、或為轉換跑道鋪路,以MBA、行銷、商務或新興課程為主;第3,圓一個年少時的夢,經濟實力稍厚的上班族,也流行到海外進修興趣、才藝等非實用課程。
其中,留學特別集中於上述第2類。上班族公私牽絆多,即使拿學位,也希望時間短,不影響飯碗。同時,更看重投資報酬率,全部學費在120萬元以下最佳,地點不要太遠、生活費較低、或讀完後利於在當地就業等因素,都成為優先考量!
留學:拿學位,美澳英仍為主流
在地區分布上,念MBA(企管碩士)、拿學位,還是以美國、澳洲、英國等英語系國家為最大宗。
據美國在台協會剛出爐的台灣學生美簽統計,2010年赴美人數達17,222人,與近年相較持平;澳簽人數除去年小跌,過去5年都平穩維持在每年2,000多人;而英國自2006年的9,600多人逐年下滑,到去年僅剩3,895人,應與之前英鎊大漲、學費激增有關。
過去美國名校學費高昂,但近年不少學校開始推1年制碩士學位,減輕留學負擔。如南加州大學的公共政策管理碩士課程(IDPAM)僅13個月可修畢,且具備一定工作年資後可免考GRE;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財務碩士(MSF)也是1年修畢,適合金融界進修,另有科技管理碩士課程。
※延伸閱讀:
‧EMBA幫我打贏人生下半場
‧ 31歲後的人生投資術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雜誌》122期;訂閱天下雜誌群知識庫;訂閱Cheers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