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屋綠改造」有興趣的人,很可能都看過林黛羚的書,她曾經出版四本書,全都叫好又叫座。《蓋綠色的房子》獲第34屆金鼎獎、《蓋自然的家屋》有「中時開卷2010美好生活書獎」加持,而《改造老房子》一書則創造了銷售量近三萬冊的佳績,在生活類書籍中,絕對可以登上超級暢銷書排行榜。
這些書有些共同點,書中主角在整理老房子或是自己蓋新屋的過程中,都選擇了較為友善環境的方式、「被動式設計」的概念。
林黛羚則在她的部落格解釋:被動式的意思,應該是指以自然原理所形成的能源,來取代人造能源。更廣泛一點來說,就是生態住宅。屋主將自然原理運用在房子裡,用最低的成本達到房子的最大舒適值。
她舉例,「最典型的,就是運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分別在房子的低處與高處設開窗,讓空氣自行流動,帶走室內的熱氣與溼氣,同時也帶動通風。我們的阿公、曾祖母那個時代住的三合院,也用到這種原理,就是在三合院的側邊山牆上方,也開了小孔。這些效果,都是免費的,都是自然原理幫忙運作的。」
林黛羚的第五本書《老屋綠改造》剛出版。為了寫這些書,她採訪過百位以上的屋主,也把這些有自我主張與想法的屋主串聯起來,開始了「綠房子運動」。
在「住的研究者」林黛羚心中,「綠房子」有以下的定義。首先,通風和採光要做好,這樣房子就有一定的舒適度。第二點,動線要流暢,讓空間和動線結合,居住者才會舒服。第三點,要考慮到老化的過程,為老去做準備。第四點,是盡量做到零耗能,定期維護住宅。第五點,林黛羚認真的說,「是屋主的生活態度,住在裡面的人是快樂的!」
林黛羚說自己的採訪對象都是「怪咖」,沒有貶意,這指的是「非主流」,他們對於住家與房子的概念,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多數人蓋房子或是翻修老屋,都交給建築師或是設計師全權處理,她的受訪者很多事都親力親為,比研究生還認真K書做功課。
他們不是職業設計者,但依照自己需求所構築的住宅,最適合自己。曾經在居家雜誌待過四年的林黛羚,看過許多花費甚高的室內裝潢,卻少了屋主的個性與靈魂,「那只是看起來在美。」
不想再寫「看起來」的東西,林黛羚她深入每個屋主家裡,去採訪、去作客、也進入他們的生活裡,「有時地點太偏遠,屋主會留我下來過夜,我可以觀察到他們的生活作息和周邊環境。我有時也幫忙農事,像是摘枇杷,不過通常是越幫越忙。」林黛羚有點不好意思的摸摸頭髮笑著說。
林黛羚的感染力確實已經慢慢的散布開來,擁有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她不僅出書,也在部落格上分享綠好宅觀念,甚至揪讀者拜訪屋主,或是舉辦聚會,讓屋主互相認識。上回,她在臉書上徵求二十位讀者,揪團去拜訪阿立,不到半個小時,名額就全滿,讓她趕緊將消息撤下。
好房子能夠創造居住者的安定感,促進家人的情感交流,好好打理自己的家,就是幸福人生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