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主管:我才是要跟這群天兵共事的介面!他們來來去去,我的業績卻不能打折,超痛苦!
七年級員工:時薪不過100元,你期待我能怎麼樣?又不是真的在這裡上班,要求真多!
台灣拜耳創新的實習生制度,不僅激發了年輕工作者對工作的熱情和認同,也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價值。
(5:台灣拜耳生活優化醫療事業單位處長魏立強,6:台灣拜耳社會關係經理許慶齡,7:台灣拜耳今年暑期實習生王嘉雯、鄭傑銘)
世代管理,是當前企業的顯學。如何管理、激勵新世代,讓他們成為人才的中堅,幾乎是所有企業都要面對的課題。
《Cheers》雜誌推出全新欄目「職場567」,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討論各種世代價值觀差異,輔以實際案例,與讀者分享企業在五、六、七年級的主管與部屬間,有哪些創新管理。
台灣拜耳:實習生也能當專案先鋒
經過3次轉搭電梯,終於來到位於台北101大樓,西藥大廠拜耳(Bayer)的台灣總部。辦公室裡出奇的安靜,所有人專心盯著電腦螢幕,只有零星的鍵盤聲傳來;轉角的會議室,儘管關起門來,卻仍然不時流出哄堂大笑,推門一看,大約有20位年輕的笑臉轉身過來。
他們是台灣拜耳先靈西藥部生活優化醫療事業單位今年的暑假實習生,年紀介於大三到研二之間,有人曾擔任志工,前往非洲辦兒童營隊、有人則是精通4種語言、也有人不到20歲就已經出書,堪稱是臥虎藏龍。
看著他們,「有種前浪會被後浪壓死的感覺,」負責帶領實習生團隊的社會關係經理許慶齡開玩笑指出。
不管是工讀生、實習生還是在學生打工族,對這種「非正式」、卻愈來愈多企業喜歡採用的彈性人力,拜耳發展出獨特的相處之道。
讓實習生管實習生
就拿最難以公司規定、權利義務關係規範的實習生來說,拜耳完全打破一般做法。交付他們的工作,不是影印、跑腿、搬東西,反而是真槍實彈的任務。更有趣的是,拜耳竟然「用實習生來管實習生」。
拜耳的實習生計劃今年已進入第二屆,名額從去年9名擴大為19名。去年3名表現優秀的實習生,拜耳今年不但再次找他們回來實習,還「升級」擔任實習主管,各自管理一組實習生。
實習生跟正式員工一樣,要經過兩階段面試,才能從160多人中脫穎而出。每組有5萬元預算執行小組專案,專案進度與內容,要向總監級主管報告。
在他們身上可以證明,只要讓年輕工作者獲得肯定、成就感,他們並不害怕挫折與挑戰。
今年再回拜耳擔任實習主管,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四年級的王嘉雯就是一例。她是來自澳門的僑生,國語說得並不好,在需要大量上台簡報與溝通的實習課程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去年實習時,她常常一個人躲起來哭。
不過,實習結束後,在針對每位實習生的360度評估中,她卻在涵蓋溝通、EQ、領導能力等幾項指標名列前矛,讓她有機會在今年擔任實習主管。
今年,3位實習主管要分別擔任動輒上百名聽眾、各校徵才說明會的主講人,許慶齡安排她負責第一場,「我也很擔心,但結果幾乎和事前演練一樣零失誤,」許慶齡高度肯定。
「當主管願意了解我會什麼,從旁鼓勵時,我會發現自己很重要,」王嘉雯說。事實上,歷經實際開會、專案管理的訓練後,回到學校與同學討論報告,她經常跳出來主持,讓同學刮目相看,也對自己更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