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企業暑假實習如同溽暑一般火熱。迥異於留在台灣企業實習的學生,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大三升大四的趙翊全,以亞東石化上海廠做為自己認識職場的起步。
類似趙翊全的年輕學子越來越多。
以2007年,由財團法人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與台商協會合作的台生暑假赴大陸實習活動為例。學生人數從第一年的48人增加到今年191人;提供研習機會的台商也從初期16家到今年約90家,四年成長4.6倍。數字背後,浮現的線索是:台商正重新起用台幹,而且,從校園階段就開始培養,培養地點,直接選在未來最重要的戰場-中國。
從調查數字回到現場。國內第一大衛生棉製造廠企業康那香,在去年畢業季時就選出30名剛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經三個月訓練,直接被派到去年底落成的上海廠工作。
台商積極培養台灣班底子弟兵,主要來自三個背景因素。
用人成本提高!
兩岸幹部月薪僅差兩成
自90年代台商登陸以來,台籍幹部明顯較大陸幹部高的薪資結構,一度讓台商強力推動幹部本土化,然而,一客觀因素正讓現況改變:大陸過去三年連續每年加薪兩成。
今年三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人大會議上表示,未來五年內地各省市最低工資標準,每年平均增長13%以上,累計五年後總增幅高達84%。如果再加上保險支出,陸幹實際工資已經與台幹相差不到兩成。「在每年20%加薪幅度追趕下,很快兩岸薪資就會一樣。」中國台商投資經營協會理事長陳明璋說。
陸幹忠誠度低!
勤於要求調薪卻輕忽決策
成本之外,台商更在意的是忠誠度。2008年,《中國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陸幹帶著大陸員工一起向台商老闆施壓提高工資,讓許多台商老闆大失所望,因此回過頭來希望增加台幹比重。「2008年金融海嘯後,許多台商遇上升級轉型,台幹會跟著決策走,但陸幹卻不一定。一覺醒來才發現,原來身邊沒有人。」陳明璋提出他的觀察。
人才結構轉變!
要年輕多元及深入內陸
同時,就業環境消長則是另一個拉力來源。近年來,台灣就業市場不若以往,「早期想要派台灣員工赴大陸工作非常困難,提供比原薪高兩至三倍薪資待遇還乏人問津;如今卻有越來越多求職者自願到大陸上班。」陳明彰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在大陸的台商,會願意再重新培養台幹,但是他們所需要的人才結構,也跟以往大不同。
第一,要更年輕化。年輕台幹可以注入新血,補齊行銷、研發、企畫等專才,為企業轉型找到新方向。
第二,要更多元化。目前,台商要求人才科系雖仍以商管和理工科系占大宗,卻也出現像是設計、餐飲管理和園藝科系等需求。
最後,這些人才也需要更深入內陸。提供實習機會的台商地區分布,正從沿海第一級城市如上海、天津,推進到第三級城市,如內陸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清遠等地。
現在,風水輪流轉,台幹再度受到青睞,這雖是好事,但不保證你的就業機會將大增。關鍵仍取決於,你的能力是否也已跟著轉型、升級?是否準備好在中國這個一級戰場廝殺競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