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生吃過產自台灣的生蠔(即為牡蠣、蚵)。連殼帶肉幾乎占去我整個手掌大,加點水果醋或是檸檬汁入口,其滋味不腥臊、不軟爛,肉質結實鮮美,帶著海洋的自然氣息,這就是生蠔的「正味」。
這顆生牡蠣來自嘉義外海、一處叫作「外傘頂洲」的淺水海域,沙洲面積會隨著海水漲退潮變換形狀。從嘉義、雲林乘管筏出海,一路都是蚵棚架,養殖牡蠣的場域從沿岸到外傘頂洲約莫綿延十八公里遠。生蠔所產的養殖場,就是在外傘頂洲南方、經過產銷履歷認證的海域,此處遠離了人煙,也遠離了台灣西部的工業污染,一直是台灣相當重要的牡蠣養殖區。
「湧升海洋」公司的負責人徐承堉手捧著剛撬開的牡蠣,帶殼長約十來公分的豪氣尺寸,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生蠔,在海水中長成得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是一般小型蚵仔的兩倍長。經過過濾水循環淨化處理之後,這一口吃下剛剛好的大型牡蠣,就可以生食。
徐承堉說,一般養殖業,都得要耗費大量的飼料,牡蠣則以海洋中的浮游藻為食,完全不必另外餵養飼料,蚵農只需按時在蚵棚上置放蚵殼,蚵苗就會自行附著成長,大大減低了養殖成本以及海洋污染。而蚵肉的蛋白質等營養價值豐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稱,可說是集眾多優點於一身。
尋找像牡蠣這種具「永續」精神的水產,就是徐承堉現在的工作。他將生產端、加工端及銷售端串聯起來,鼓勵漁民加入生產履歷認證,並與符合HACCP認證的加工廠配合,發展出專屬於湧升海洋的生產線,包裝之後再運送至賣場販售。這麼一來,每一顆牡蠣還在養殖的過程中,就已經知道自己長大後,會被送到哪個買家的手上。
徐承堉說,我們平時吃蚵仔會覺得有種臭腥味,還以為那就是牡蠣特有的自然味道。他解釋,其實蚵仔白色多肉的部分是生殖線,裡頭富含蛋白質,蚵殼被撬開之後,牡蠣死亡,蛋白質多多的蚵肉就很容易腐敗。因此,取蚵肉的作業應該在低溫的環境中進行,才不會產生臭腥味,也符合衛生安全。
要生食的生蠔在處理上就更麻煩了。工廠裡的工作人員,拿著高壓水在牡蠣殼上噴來沖去,帶走殼上泥沙,像是在為牡蠣做SPA。接著,再送進「澡盆」裡,一顆顆仔仔細細的刷洗,原本烏漆抹黑的牡蠣殼,頓時換上雪白新衣。
這會兒才是關鍵步驟,湧升海洋發展一套專利的「淨化程序」,在牡蠣感到舒適自在的低溫中,以循環的過濾水讓牡蠣在裡頭浸泡超過四小時。牡蠣很放鬆的吃水、吐水,就會在這過程中將體內生菌吐出。徐承堉說,在台灣要符合「零腸炎弧菌」的嚴格標準,才能過關。
徐承堉雖然懂得許多與養殖漁業相關的眉眉角角,但他笑說,真要他下池養魚,還真的沒有辦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我就是要將這些專業用心的人,集結在一起,讓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方都互利。」
在湧升,不但可以嘗到永續水產,也能夠看到永續的經營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