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當你滑著手上的智慧型手機,你也加速了一場世界級選秀競賽的白熱化;在擂台上捉對廝殺的,是各國的小鎮。
9月28日Google宣布在亞洲建造三座資料中心,其中之一將落腳彰化,約新台幣30億元(約合一億美元)的投資。經濟部工業局興奮的說,臉書的資料中心,是台灣的下一個招商目標。
雲端應用普及,讓網路流量大增,思科(Cisco)預估,未來五年流量將有四倍以上的成長,其中又以亞洲速度最為驚人,微軟、美國軟體服務業龍頭Salesforce.com、亞馬遜等,去年起在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等地建置資料中心。擁有搜尋、YouTube、Gmail等服務的Google,九月在歐、美、亞三洲都有關於資料中心布局的新動作。
建造資料中心需要足夠的土地、電力、水力,科技大廠們只能四處「下鄉」,從市郊小鎮中展開選秀,尋找靠近市場、又符合條件的標的。以Google的三個亞洲新據點來看,只有偏處市郊的彰化符合所有條件,投資面積足足比香港、新加坡多出四倍。
能夠符合條件的小鎮,有相似的過去:原有產業出走、失去投資動能,留下水電、土地、人力等閒置產能。引進資料中心,對當地政府來說,一舉三得:產業升級、利用閒置產能、活化當地發展。人口老化、多傳統產業的彰化縣,正符合此邏輯。
要從資料中心選秀賽中勝出,夠不夠「綠」,是台灣的最大挑戰。
據顧能(Gartner)調查報告指出,資訊通訊科技產業,從07年起,碳足跡已正式超越航空業,成為全球觀察重點。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啟達表示,企業要做到碳中和,減少用電量、降低排碳量是兩大要點。
「資料中心的用電占了Google用電量的最大部分!」PanSci泛科學網主編鄭國威說,為了達成環保、節省電力成本,Google自行開發軟硬體,用最少的電力,達到最好的效能。
另一個耗電重點是機房的降溫,Google在芬蘭直接用海水導入系統,減少用空調降溫的耗能,彰濱工業區的近海區位,也因此被認為是優勢之一。
就算Google夠綠,台灣電力系統,仍讓碳中和顯得困難。「沒有條件,它會去創造條件。」鄭國威表示,如果Google在台灣能堅持碳中和的原則,還有另一條路可走:種電。
按過往經驗,Google可能在台灣四處投資替代能源發電,除了以早期投資、簽下低價供電合約,也採用「認證制度」,將Google投資開發的替代能源,與所使用的石化能源抵消,達到碳中和。
Google落腳彰化,為台灣在這一輪資料中心熱,擊出第一支安打。曾是Google早期高階主管的雲端科技創辦人沈修平表示,這是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一大肯定,促使台灣變綠,可能是Google到彰化的最大潛在意義。
台灣想要從資料中心選秀賽中勝出,贏得其他跨國企業的青睞,變綠的大改造,要越快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