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就像減肥一樣,一味苛待自己,效果通常無法持久。只有真正「懂」花錢、讓心靈富裕,才能健康邁向致富之路。畢竟,多數有錢人的生活水準,都低於其消費能力。
投資的本金,來自省下來的錢。《多少才夠》的作者艾倫‧艾貝(Arun Abey)與安德魯‧福特(Andrew Ford)說,省下一塊錢,投資一年後,賺或賠5%對財富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不先省下這一塊錢,什麼都得不到。」他們強調,實現快樂的第一步,就是「花的錢比賺的錢少」。
現代社會充斥教你如何花錢的訊息,卻很少人不受干擾,掌握花錢的藝術。《老屋綠改造》、《蓋自己的房子》、《樂在原木生活》作者林黛羚卻不一樣,一連出了好幾本教人打造綠色居家的著作,顛覆很多人對「住好宅一定要花大錢」的刻板印象。而事實上,「簡單生活卻很享受」也是她最好的寫照。既懂得分配錢的去向,讓每分錢的效益極大化,又不落於「小氣」,聰明花錢帶給林黛羚處處「物超所值」的生活。
物欲少一點,心靈享受捨得花
對消費,林黛羚的大原則是:「表面物質用減法,心靈富足用加法。」花得多、花得少,端看這塊錢用在哪裡。
離開正職工作、當起SOHO族後第一年,林黛羚驚訝地發現,出版社匯來的版稅,經常只過2、3個月就被她花光光。為了避免自己被自己「搶劫」,她下定決心整理物欲。
仔細一看,常常每月花上6、7千元治裝,其實根本穿不到幾次。「現在買衣服會等第2次回去看再決定,有趣的是,第2次常常就不覺得衣服那麼『閃閃發光』了,」林黛羚笑著說,「慢一點」是減少衝動消費最好的方法。
她和先生的客廳沒有電視與沙發,只有一張大桌子,用來當餐桌跟工作台。「這樣就不會賴在沙發上看電視、出現消費欲望,同時也省下做電視櫃的裝潢費。」燈具改用吊燈、立燈,就不需要為燈另外做牆面。她自己還用不同顏色的油漆點綴牆面,增加空間活潑度,全部裝潢費用不超過1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