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運動品牌創辦人李寧在北京奧運開幕式,腳踏紅白色運動鞋,「飛」進鳥巢點燃聖火的場景,令全球矚目。但很少人知道,李寧腳下那雙鞋,出自台商鈺齊國際。
1995年創業至今,不到20年光影,專門代工與研發多功能鞋與運動鞋的鈺齊,客戶橫跨25個品牌、遍及歐美亞洲十個以上國家,包括耐吉(Nike)、李寧(LiNing)、大陸第一大戶外鞋品牌探路者(Toread),以及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法國品牌迪卡儂(Decathlon)。
背後推手林文智,沒有集團背景、在地關係,能有今天成績,卻是當年一個大膽的創業決定。
1995年,40歲的他,是上市公司豐泰企業副總經理,底下領導4000人。他一路從基層做起,是標準專業經理人。但,日子久了,他不免問自己:「就這樣了嗎?」經過日夜反覆思忖,他決定放手一搏—創業。
剛創業的鈺齊沒名氣也無雄厚資金,無法在「門當戶對」的資本賽中競逐,於是林文智從運動鞋副牌市場切入,試圖找出生機。
創業隔年,在親戚介紹下,林文智與尚在發展中的李寧公司搭上線。「1996年,李寧也是創業中的小公司,他們的員工是開著卡車,載著一車車五千噸的製鞋材料沿路問:『有沒有意願做鞋?』合則做,不合則散,」現為鈺齊總經理的廖芳祝回憶,李寧的單讓林文智在創業路上站穩第一步。剛開始接從每月兩萬雙,至今交貨20萬雙,足足成長九倍,占目前整體業務比率約15%。
不過,林文智真正勝出的鑰匙,在於切入利基市場。
林文智就發現,歐美有一半時間處於天寒雪地中,對於功能戶外鞋需求殷切。只是「比起運動鞋每張動輒上百萬雙的訂單,功能戶外鞋每次下單量只有500到1000雙,但每雙利潤,卻是運動鞋的一倍,」鞋技中心產業分析師王弘維分析。
要能做出防水又能排汗的功能戶外鞋,從材料開始就是工夫。「水分子在四百萬釐米分之一的細縫中就能穿過,」他表示,製鞋內膜材料是棉布,很容易虹吸空氣中的水分子而潮濕。為了防潮,材料除了一進貨就密封外,還會在外面貼上「虹吸與非虹吸」的標籤,避免出錯。
在車線材料選用上也不馬虎。1999年底,林文智跟義大利設計師、材質結構師合作,於當地成立研發中心,進一步改善內膜與鞋面的車線織法,就為了在製程中滴水不進。
「透過義大利的設計室,取經當地材料新配方,才突破技術瓶頸,」林文智坦言,這樣的技術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能做到,但在早期卻是困難重重。
製程面,每雙全功能鞋的防水性,都要能通過離心車旋轉30分鐘,以及成品扭轉後再30萬轉的考驗,才能出廠。「每道都是細節,」林文智說。
也因為技術突破,讓他有別於在大陸身陷價格競爭的中小型台商,從2000年開始,陸續取得迪卡儂等歐美重要客戶。目前,美國客戶約占三成、歐洲四成,剩下的三成來自中國與亞洲。
從普通上班族到讓全球知名品牌鞋業找上門,林文智的例子,其實是一位台商過海創業的縮影:沒有後路,卻也可能是出路,重要的是,當年決定「撩下去」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