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多變時代,我們都知道轉型的重要。但,最會賺錢的中國企業軟體公司—— 金蝶國際創辦人徐少春的故事卻告訴我們,要變,領導人要先學會「否定自己」。
農村出身的他,創立了中國營收規模第二大、利潤率卻最高(淨利率19%)的軟體公司,目前擁有國內外客戶超過80萬家。1993年創業,金蝶國際從一套記帳軟體起家,96年發展出中國第一套Windows財務軟體,08年成為中國首採IBM模式的軟體服務公司,成效在去年顯現,創下營業額增長44%的歷史新高,營收突破新台幣67億元。
「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這是我們員工對我的評價。」徐少春說:「我常常自己否定自己。」
在創立金蝶以前,徐少春曾是捧著鐵飯碗的東北公務員。1993年,他帶著戶頭裡的人民幣360元、一台二八六的電腦,在深圳開始創業。
「那時候我自己寫了一個DOS的記帳軟體,寫得很好,品質一下子超越了所有深圳的軟件。」徐少春自信的說。為了打開通路,徐少春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摩托車,拜訪各廠商。第一年就為他賺進人民幣百萬元。
當意氣風發的徐少春,正準備攻向其他市場,危機卻在95年就找上了他。
當時的徐少春,年紀不到30,從程式編寫到業務推廣都一把抓,「說一不二、個人英雄主義、強勢,」中央電視台如此形容當時的徐少春。包括開發部經理、市場部經理等高級員工,都受不了他的管理風格,竟集體出走。
「我反思,為什麼他們會離開……,(過程)我很難受,很痛苦啊,我就開始跟他們談心,發現我犯了很多創業者容易犯的錯,忽視了對員工的激勵和尊重,」金蝶最後靠法律戰打贏永信,暫時解決危機,徐少春卻不得不改變。
員工出走事件後,徐少春對員工的態度變寬鬆,「當時有個員工的技術水平很高,他說我白天不要來上班,而且晚上上班要在家幹活,如果是你,同不同意 (笑)?」徐少春說,他一改過去的堅持,還一舉取消了打卡的規定,「後來我們領先市場推出的Windows財務軟體,就是他做出來的,」
04年後,中國企業規模開始擴大,對軟體的需求已從單一軟體進展到企業資源規畫服務(ERP)階段,加上軟體業削價競爭,「你不轉型、不擴張,很快就會被企業客戶換掉。」IDC軟體市場分析師馬培治說。如果,徐少春第一次轉型,是讓自己變柔軟,那麼,第二次的轉變,就是更徹底的讓自己走到幕後。
「就是我不要再把自己當領導了!」他說。金蝶的新文化運動「沒有家長的大家文化」於是開展。
新團隊成形,籃球場上擔任前鋒的徐少春,退到了教練的位置,「我幾乎每個星期都出去旅行……,從一線員工、客戶身上,尋找他們的不滿。」
服務諮詢部門08年才成立,去年營收占比已逾四成,奠定金蝶未來成長動能。
徐少春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願意與變化共舞,你的團隊跟客戶都看得到,豐厚回饋,就是你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