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再連霸、7項指標第一,品牌經營效益驚人
台大EMBA繼去年之後再度連霸,政大則蟬聯第二。交大、清華及中央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分居3、4、5名,其中清大從去年的第8名升到第4名。台大同時亦是「選校評價」指標中的第1名,在10項指標中,有高達7項指標分數為第1,是今年最大贏家,顯見長期品牌經營效益驚人;品牌力越強的學校,越能長年盤踞榜上。
在地崛起,中興首度入榜
中興大學,是今年出現在榜單的新面孔,這也是中興首度進入《Cheers》「3000大企業經理人最想就讀EMBA」排行榜。非常積極以台中的中小企業為招生對象的中興,更在「就讀地點離工作地點近」項目中拿下最高分。今年調查結果顯示,各地區經理人最愛的EMBA前五5名,幾乎都是當地或附近縣市大學,顯見「吸引在地學生」,已成為近年來各大EMBA努力經營的方向。
中國熱延燒,招生戰線從台灣拉到中國
除了在地化趨勢之外,中國熱亦從去年持續延燒至今年。近5成的受調經理人有興趣就讀兩岸大學合作的EMBA雙聯學位,甚至有3成6想直接就讀或正在就讀中國的EMBA。台大、中山等大學,都在這1、2年與對岸大學共同推出了兩岸專班。EMBA的「中國熱」是課程設計必需與時俱進,兼顧學生與市場需求的最好證明。
EMBA鍍金不再,經理人就讀意願消褪
今年調查結果顯示,有計畫報考EMBA的人從去年的25.10%降到20.88%;沒有意願就讀的人,比例則從36.56%升高到42.38%。除了高階主管市場已經飽和之外,EMBA的含金量亦已大幅降低,念EMBA與薪資成長已無必然關係。調查顯示,15.57%的經理人因期待「薪資成長」而有計畫就讀EMBA,但實際已就讀EMBA的經理人,卻僅有3.75%的人認為薪資因EMBA獲得調整,期望與現實之間落差相當大。在EMBA的學生多數不是高階主管的情況下,預期經理人對EMBA的學費將持續高度敏感。
「打群架」時代來臨,校際合作力量大
各校競爭雖激烈,但競合關係並非止於競爭,而是發展出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單一學校的資源有限,EMBA更需跨出藩籬,擴充到不同學校學習。今年3月,中央、東海及成大與中國南京大學成立兩岸EMBA學術聯盟,共同舉辦「國際商務談判」課程,以「打群架」的方式,跨校合作拉大格局,即是明顯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