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支機器人手臂,媲美美國汽車工業等級的0.002毫米精密度產線,這可不是哪家高科技廠,而是台商的家具製造廠自動化生產線!
根據地在上海青浦,擁有全世界最大戶外家具垂直整合生產線的基勝集團,從鋼材、家紡布料加工一路做到成品家具。「基勝在全球戶外家具規模最大、最賺錢。」全球最大的聚氯乙烯(PVC)網布廠昆山維信紡織工業董事謝忠偉說。
在金融風暴衝擊最大的2009年,基勝交出年營收破67億、每股盈餘(EPS)11.1元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營收則達53億、EPS6.18元。現階段包括全球營收五百大企業之首沃爾瑪(Wal-Mart)、全球前十大零售集團的克羅格(Kroger)、塔吉特(Target)等國際企業,都是他的客戶。戶外家具,是指用於家庭庭院、營業用戶外休閒場所的家具,以歐美為主要市場,身為全球戶外家具的「台霸」,基勝董事長劉宗信過去從未接受媒體採訪,預計12月回台第一上市,才讓本刊獨家參觀位在中國上海青浦工業區的產線。
他的成功故事,要從1972年,兩兄弟用50萬元一起創業說起。那一年,劉宗信34歲,曾任職台塑集團的他看好創業時機,從五金小廠開始,也製造家具零組件供台灣戶外家具廠外銷。
1978年二次石油危機衝擊,他供貨的家具廠週轉不靈,搬回半成品家具確保債權,也嘗試改做成品家具。「剛開始只是小供應商,看盡出口商白眼。」劉宗信回憶,他決心不經進出口商,才能突破外銷通路。一直接接觸零售客戶的決定,奠定對市場的嗅覺敏銳,在日後的自主創新與客戶偕同開發發揮了功效。
當時全球戶外家具分成美系與歐系,前者以嘉義為主要聚落,主要生產鐵和塑膠結合的海灘椅產品;為求區隔,他選擇宜蘭蓋廠,轉進鐵和紡織品結合的戶外家具。「他是新店人、工廠開到宜蘭,他說如果在縱貫線旁,做什麼生意大家都知道,你就知道他多低調,」謝忠偉觀察。
1980年代,基勝開始直接行銷加拿大、紐澳、日本等市場,藉著不斷克服日本客戶針對家具表面處理、硬度、色彩等高品質要求,累積一身戶外家具研發製造本領。
1990年代前後,占公司六成營收的日本市場陷入泡沫經濟,訂單逐年下滑。為求突破,94年,他往中國考察,當時超過八成同行看好以香港為中心連結兩岸,選中國南方設廠,劉宗信則青睞當時還是一片荒涼的上海青浦,「大家都罵我是傻瓜。」他篤信自己的判斷,看好上海所在的華東,曾是輕工業重心,原料可就近採購,地理位置又有利直接出口等優勢。事後證明,儘管初期成本較高,現在卻先苦後甘。
儘管基勝鎖定中高階市場、獲利能力佳,但考量北美洲市場占近九成營收,且前三大客戶銷售比重近年都逾五成,能否開發新市場,再添成長動能,將是下階段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