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資金融業裁員潮,瑞士信貸開了第一槍?
11月16日,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台北金融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宣布裁撤瑞士信貸銀行台北分行。
瑞信台北分行成立於2009年初,主要從事固定收益(fix income)業務。隨著分行裁撤,20多位員工的工作也泡湯。
雖說受影響的人有限,但現在外資金融圈人人都是「剉咧等」,擔心這將是歐債危機下,歐美銀行全球裁員、縮減開支,在台灣開出的第一槍。
今年以來,歐美大型銀行陸續宣布裁員,根據彭博統計,總人數上看20萬人。光是歐美11家大型銀行和證券公司,裁員人數就已經超過八萬人。
11月1日,瑞士信貸公布第三季季報,今年一至九月稅後淨利為42億5700萬瑞郎(約合新台幣1400億元),遠比去年同期減少39%;更令市場擔心的是,其瑞信投資銀行部門,出現1億9000萬瑞郎(約合新台幣63億元)的稅前虧損,是2008年金融海嘯來首見的虧損。
財務數字黯淡,瑞信在公布第三季營運數字時,也宣布將繼七月份宣布裁員兩千人後,再裁1500人。才不過兩個星期的時間,這瑞信的第二波裁員計畫就已經掃到台灣。
瑞信台北分行,是它在亞洲裁員的第一槍!為何第一槍就選在台北?
從瑞信執行長鐸更(Brady Dougan)公布第三季營運數字的聲明中,可以看出端倪,「在各項業務中,我們將分配資源到快速成長以及大型的市場,尤其是巴西、東南亞、大中華區以及俄羅斯。」要把資源分配到成長快速的大中華區市場,卻在台灣裁撤好不容易才拿到的分行執照,為何?
原因無他,金融圈人士分析,近年來,業務量少、可取代性大,讓台灣成了外商金融機構,在亞洲下手開刀的第一選擇。「歐債involve(涉入)越深的銀行,影響就越大,」一位歐系銀行高層分析。
「台灣投資銀行的生意,這幾年是越來越不好。真正大的投行負責人,離開的離開、退休的退休。的確在台灣不好做,機會也很有限,」一位金融圈高層分析。
放眼台灣投行圈,過去的台灣區負責人,一個個不是退休,就是轉戰其他市場。今年五月,投行老將野村證券台灣區負責人翁明正轉任顧問;花旗環球的投行老將杜英宗,則是趁著潤成入主南山的機會,轉換跑道,擔任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摩根士丹利台灣區前負責人郭冠群則是轉任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副董事長。
投行高層準備退休或轉換跑道,真正「剉咧等」的是這些外資的基層員工。當這些歐美銀行、券商的總部都已準備好要度過嚴冬時,他們在台北的員工,只好人人戰戰兢兢,私下比較自己的薪水「貴不貴」,會不會成了下一波裁員的重點。
「今年很多人都預期(年終獎金)是零,能保住工作就不錯了,」一位在券商工作的產業分析師強調。在瑞信開了這裁員第一槍之後,外資金融圈的人現在更擔心的,早已不是年終獎金多寡,而是工作能不能保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