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莊成瀚與31歲的劉國嬿去年結婚、生子,婚前一個是忙碌的電腦系統分析師,投資理財全交由爸媽打理,名下有股票、房產,花錢習慣是想買就買,卻從來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財產;一個則是會計背景出身、精於數字管理,但是理財工具只考慮穩健的基金與定存,婚前一年開始記帳。
對金錢觀和理財行為南轅北轍的兩人來說,婚姻生活所考驗的,不僅是家庭理財這個陌生課題如何伸展,更考驗如何溝通彼此的消費及理財態度。
目前所有收支和投資由劉國嬿掌管,共5個薪資轉帳和投資帳戶。她透過網路隨時管理,更運用Excel記錄兩人每天開銷。「隨時討論當天花費,連悠遊卡加值也記帳,」莊成瀚描述。財務完全透明,每月還依照不同支出類別設立預算。
太太嚴格控管家庭收支、先生強力配合,看似天衣無縫的搭配,但結婚一年多,其實歷經不少硬碰硬的大小爭執,從中不斷調整彼此想法。
不爭輸贏,善用職場說服法
決定結婚時,針對彼此理財行為與財產種類差異過大,兩人決定盤點雙方名下所有財產。劉國嬿發現,先生與公婆合作的房地產投資,在獲利分配上對他們夫妻比較不公平。牽涉敏感的姻親問題,兩人想法不同調,劉國嬿希望切割乾淨,莊成瀚則覺得父母也是一片好意,多次爭執、討論後才有了共識,要向父母提出調整。
在消費習慣上,莊成瀚在意太太時常衝動性的買些小東西,劉國嬿則難以接受先生有時花錢不顧預算或優先順序。例如,有時莊成瀚買喜歡的相機,一次透支好幾個月的娛樂費預算,沒多久要再支用娛樂費時,她就會回絕。
「剛開始,拒絕與被拒絕的兩方都會心裡不舒服,很多爭執。我還曾說:『不然換你管帳!』」劉國嬿說。直到有一次,兩人坐下來檢視Excel記帳檔案,「實際了解收支狀況,我便能體諒她的理由,對於支出有共識,」莊成瀚回憶。
現在,兩人都懂得各退一步,盡量不要一開口就批評對方,「尤其是傷感情的數字,最後才講,」莊成瀚笑說。
職場上說服與溝通的法則,其實也適用於另一半,比方說,要是真的得花一筆大錢,先把標的物的好處講出來,爭取支持。例如一台很貴的嬰兒車有哪些無可取代的功能,或是吸塵器能解除小孩氣喘的問題,確認必要性之後,最後再討論價錢。劉國嬿則不再那麼堅持自己的看法,或是討論時一定要贏:「爭輸贏沒有意義,畢竟是要走一輩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