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一身黑衣黑褲的華裔青年俯身拾起地上的水晶球,合掌懸在指尖,接著就像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水晶球不停在手臂、肩膀、手掌、手背和指尖來回滑動。
三分鐘後音樂一換,他脫去上衣,露出一身肌肉,雙手雙腳貼在重十五公斤、高約一百八十公分的旋轉大環上,藉離心力開始旋轉。轉動或快或慢,再由大圈漸縮小;像一粒打轉陀螺的他,還能隨節拍變換各種飛躍姿態,最後越轉越斜,以人幾乎垂直貼地快轉收場。
這是「水晶球達人」胡啟志於大陸央視春晚壓軸表演後,二月五日在台北信義計畫區廣場的街頭演出。
登上春晚前,華裔、美國出生,現已落籍台灣的胡啟志,至少在台北街頭磨練五年,才成街頭藝人上春晚的第一人。
只有高中學歷,四處打工流浪、學表演,他如何在台北街頭發光發熱,最終在冷門的雜技領域做到狀元?
從小在美國長大,工程師父母替胡啟志取了牛頓的英文名「Isaac」,期待兒子成為理科高材生。想不到幼時看的一部空手道電影,啟發他學武的興趣。他不喜歡體制內的教育與生活,高中畢業就選擇出走,到歐洲邊打工邊旅行找自己。
流浪歐洲期間,接觸表演雜技的街頭藝人覺得有趣,又發現「他一天收入是我一個月、半個月收入,」胡啟志漸萌生把表演當成職業的念頭,便向朋友學甩火棍、火鏈等玩火特技。
當時非法移民的他,儘管曾在歐洲街頭靠團體表演雜技和打工賺錢,卻只夠支付他短暫在中國少林寺學散打,以及丹麥、俄羅斯馬戲表演學校學走鋼索等雜技費用,「很想做這個東西(街頭馬戲表演),但那個路不是很容易走,那時候我覺得可能要放棄這種表演……,」只要每次無以為繼,他都在思索人生的意義。
看不到馬戲表演的未來,胡啟志幾度想放棄,「我知道我在台灣可以活著,」他決定先放下表演,來台當英文老師,存點錢,再做打算。
過去台灣有天分的表演者不願上街頭表演,認為自甘墮落,但非台灣出生的胡啟志無此包袱,他要克服的反而是過去習慣團體演出,從未一人上街頭獨自面對成敗的心魔。
「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開始,於是『就隨便開始了』,不然的話,你永遠都不會開始!」問他哪來的勇氣,他想了五秒鐘:「像一個小孩,一直baby(照顧)他,他都不會長大,把他丟在水裡看他會不會游。」他要讓自己沒有退路,才有低谷再起的機會。
街頭凡事連結生計,一次次從街頭擷取養分,他自認在台北學到最多的是自信和效率。
對觀眾的嗅覺來自街頭,連結到成千上萬次表演,他也懂得掌握音韻變化,甚至進修芭蕾、爵士等舞蹈,讓自己不只是純技術表演者,還多了身體延展等藝術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