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電影業者如果想要什麼新鮮效果,第一步,通常是到位於林口的阿榮片廠探路。兩千多坪廠區裡,各式新奇配備匯集,是技術人的尋寶天堂。
「這個長7.2公尺的電動遙控伸縮手臂很厲害,一條直線拍過去,碰到障礙物會自動縮短,繞過障礙物後再伸出去,」阿榮家族的老三、力榮影視器材負責人林美華舉例,去年導演李安帶著好萊塢團隊回台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外籍攝影師看到它大為驚喜,足足租用了一個多月。
阿榮和力榮,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影視器材設備租賃商,還附帶出租工作團隊(燈光師、攝影助理、場務助理等),攝影棚、搭景及道具製作。過去二十年國片低迷,拍片量少,阿榮片廠最高紀錄,曾一手包辦九成以上的國片相關業務。
學歷只有小學畢業的林添榮,黑手起家,18歲時因緣巧合進了中影,從電工當起。
當時國內還沒有發電機,劇組出外景時,常常私接高壓電。一次在打開電箱測電時突然閃爆,同伴全身灼傷,站在後面的阿榮則顏面、手臂燒傷,住院兩個多月才康復。
這樣的慘劇不是第一次發生,而阿榮卻是第一個想辦法克服的人:他努力存錢,買了一台日本製的二手移動式發電機,開始發電機租賃業務。
當時燈光師都是自備燈具,投資不小,但國片環境不好,有時會收不到錢,燈光師李龍禹看到這小伙子如此幹練,於是跟他說,「乾脆我把燈賣給你,你當老闆請我好了!」從發電到燈光,阿榮的租賃業務越來越廣,看到了電影界缺什麼,就想辦法去國外看展添購。
1989年,阿榮在林口租了一大片地,把公司遷來,並斥資蓋了五座又大又新的攝影棚,開始切入棚租業務。
1988年,徐楓的湯臣影業要去西安拍《五個女子與一根繩子》(葉鴻偉執導),林添榮率隊跟過去,他發現大陸是塊處女地,這裡的電影從業人員,雖有強烈的創作欲望,卻缺器材、缺設備、缺人缺錢,最重要的是缺觀念,於是他留了下來,從新人訓練做起。
「這裡不好做!」大陸深耕23年,林添榮至今還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尤其在電影領域,大陸各省國營片廠家大業大,拍電影視同文宣戰,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加上阿榮不願意拿國產器材低價搶標,也不願意送回扣,要打進電影圈並不容易。
至於台灣,近年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入主中影並大力重整後,對一年營業額不過新台幣五億、仍屬中小型企業的阿榮家族,已逐漸構成威脅。放眼未來,底片拍片已成過去,數位攝影、三D攝影、特效機組……,一波波影視「軍備競賽」上演,像無底洞般吸納投資,也讓阿榮備感吃力。
曾經陪伴台灣影業走過低潮、迎向再起的阿榮家族,能不能以他的專業和服務常保領先?被許多電影人視為「家」的阿榮片廠,是否還能在多霧的林口散發巨大的光影能量?這不僅攸關一個企業家族,也將牽動台灣的電影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