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京都建築

口述╱黃士娟;採訪整理╱徐銘志    

京都建築,看似最為古老,其實走在潮流最尖端。你若到京都去一趟就會發現,寺廟建築、茶室沒有華麗裝飾,多半用材質質感、線條和顏色做為設計主角,這是自千利休開始推廣的樸素之美,抽離不必要的元素、簡化、再重組。這,不就是現代建築的語彙?比全球早了幾百年!



對京都人來說,這種建築和居家的儉樸美,來自和自然的關係。



從寺廟建築來看,能發現他們的自然信仰(日本人認為大自然有神靈存在,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就連石頭也有石頭神)。舉例來說,一般人遊客總覺得清水寺香火鼎盛,似乎很嘈雜,但若有機會,靜下心來欣賞周遭環境會發現,它的建築其實是星羅棋布的分布在山頭。人走其中,雲深不知處。山裡,除了寺廟和樹,完全看不到其他。為了不讓其他東西冒出來,周遭的景觀被有意識的控制,大環境是如此,進到寺廟裡的庭園也是,素材全是自然,但基本上都受到控制和安排。這表示說,一切看似自然,卻是精心設計出來的自然。



不僅公共建築如此,就連私人住宅空間,京都人也很在意自然。但,他們居住的空間並不比台灣寬綽,究竟怎麼辦到?答案是,利用過度空間。



過度空間指的,可能是屋子側邊的一條長走道,你無法界定它是戶外還是室內,可是建築和自然在此交融。常見的還有利用紙門和拉門。門一拉,不用走到戶外,光是在房間裡面,就能看到和感受到最大面積的戶外自然風光。如果是一般台灣的住宅,頂多開個窗、開個門而已。



京都人在建築、居家方面和自然環境互動上,甚至因著四季而彈性調整。譬如,天氣變冷了,所以把冬天的拉門拿出來,拉門的下方是一塊透明玻璃,可以欣賞戶外雪景;到夏天,有可能拿掉拉門,在走廊上掛上竹編的垂簾,擋掉炙熱的陽光,又能讓房子通風。是的,就連自然界的光影,也成為居家環境的變化來源。夏日陽光,透過竹簾空隙照映到室內的光線,疏疏密密,別有一番情趣。整體而言,房子跟自然環境是互動的。



中國與日本兩個民族的美學觀是很不同。中華傳統的美學觀,紫禁城的屋頂是琉璃瓦,金光閃閃;在京都,寺廟的屋頂是樸拙的檜木皮。前者是外顯;後者是內斂,追求反璞歸真的心靈世界。



京都的建築居家美學,就是一種安頓心靈的美學。



舉例來說,中國的頤和園或圓明園,雖有遊園、有山水,但一切雕龍畫棟,是形式上的美。反觀,1649年完工的皇族住所桂離宮,追求的則是,內心層次的鄉村生活。所以,裡頭用了很多農村常見素材,像是竹子、草等。



對台灣而言,居住空間好像永遠不夠,可是日本人卻不會因居住空間狹小,就捨棄自然。像是居家庭園,很多台灣人會覺得,那是浪費時間與物力;日本反而藉由蒔花弄草,得到精神慰藉。背後更深的邏輯是,他們在空間的追求上,並不追求滿、不要做到100%,留下來的10%或20%,才是他們的心靈雞湯。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54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商業周刊一年52期 (此方案09/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46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