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這次選舉中,你們提醒了我們,儘管道路多難,旅程漫長,我們已從顛仆中爬起,重回軌道。我們深知,就美國而言,最好的還在後頭。」美國時間十一月七日凌晨,暫時以三○三張選舉人票取得優勢的歐巴馬,在芝加哥競選總部發表了勝選感言。
歐巴馬所說的「最好」,會是什麼?從他的得票來看,一個最好的美國,將是一個比現在更加開放、真正兼容並蓄的大熔爐。但現在的美國正與這個方向背道而馳。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出口民調,把歐巴馬兩度推向總統寶座的,除了女性選民、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與高學歷人口外,勝選關鍵在於中部各州白人以外的少數族群。特別是人口日益成長、約占選民一成的拉丁美裔,歐巴馬贏得逾七成選票。這張支持者地圖從新興都會區,一路延伸到郊區,其中,還包含多數事業成功的亞洲移民。而最熱情忠實的黑人選民,更一面倒的投給歐巴馬九三%的選票。
相對於對手羅姆尼(Mitt Romney)傾向將非法移民掃地出門,歐巴馬則承諾把一生奉獻給美國的他們「就地合法」。少數族裔的支持帶來歐巴馬的勝選,這也表示他們相信,在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仍是個廣納不同文化人種,願意善待人才的國家,值得他們繼續將心血與未來壓寶在這塊土地上。
但現實卻是,美國的對外態度日趨保守,不論在移民政策、貿易路線上都感受得到保護主義的氛圍,處處在激發「自己人」、「外來人」的對立。長久下來,美國未來不但將輸掉在全球人才的競賽,更會輸掉自己的競爭優勢。
以爭取國際人才來說,過去開放的美國,總能吸引到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來到這裡定居——那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獎得主、跨領域的意見領袖、最新的科技進展,多集中在美國的原因。但九一一事件之後,對於外來移民的審核日益嚴格,加上近年來失業率居高不下,出於保護自家人的心態,即使目前的移民法規無法滿足企業界的需求,也遲遲無法出手改革。
而在貿易上的保護主義,特別是對於美國汽車業的財政支援,仍然為歐巴馬贏得不少選票——尤其是擁有大量汽車業工人的關鍵搖擺州俄亥俄(Ohio)。歐巴馬曾自豪擴大了美國的出口,連任後顯然也會繼續推動,以拯救近八%的失業率。但整體來說,比起四年前金融海嘯,現在有更多的選民認為責任應回歸企業,而政府應減少干預。
例如美國做為中國最大的輪胎出口市場,自2009年起,便對中國進口輪胎連續三年徵收平均三成的懲罰性關稅。的確,在三年間中國輪胎對美出口量迅速下滑,造成中國輪胎12%的產能過剩。但美國輪胎製造商雇用本國勞工的人數不但並未增加,卻因為必須向中國以外的國家進口輪胎,每條成本高出中國二十五美元,肥了墨西哥、其他亞洲出口商的荷包,卻反而使美國消費者的權益受損。
廣納全球人才、活絡市場經濟,曾經是促成美國強大的最重要推力,但這兩個特色都在褪色之中。除了財政懸崖的燃眉之急,長期來看,重新塑造一個開放、包容的美國,不但是歐巴馬推動政策更艱鉅的挑戰,也將決定美國未來是否有機會重返榮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