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老是抱怨我們教出來的孩子不能用,那你開出規格,你派出老師,我幫你訓練!」十月初,龍華科大宣布和包括宏達電在內的41家企業簽訂合約,共推「訂單式就業學程」,校長葛自祥如此解釋。
以往教育部推產學合作,都以「產業」為對象,但業者應付競爭都來不及,對抽出時間心力培訓孩子興趣缺缺。這次龍華卻以「服務單一企業」為訴求,動員全校三院十四系所,為企業量身訂做37種學程,每學程二到四門課,鼓勵大三以上孩子投遞履歷來申請。
「這是從就學到就業的last mile(最後一哩),課程不用多,完全聚焦企業需求,」葛自祥表示;協同推動的人文暨設計學院院長董基良也表示,「以『訂單』為名,業界一聽就懂,完全不用翻譯!」
事實上,在龍華推出訂單式學程前,教育部已鼓勵各科大派教師到企業「深耕」駐點一年,也鼓勵產業派「業師」來學校授課(所謂業師、教師「雙師制」),龍華則更進一步,請「訂單主」協助審視、修正各系所的「課程地圖」,從學生的出路定位、科目、學分數,一直到把「校外實習」九學分列為必修,一條鞭打造就業之路。
和一般以為「學校課程追不上產業」不同的是,多數博士老師們其實擁有最新知識,只是他們不了解業界的實際需求。
就業學程「訂單主」之一、遊戲開發公司雷爵科技情蒐部經理羅祥凌舉例,他今年初次審視「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課程時,就建議在最新的Maya 3D軟體系統外,加教另一套傳統3DMix。
「Maya 3D很炫沒錯,但那主要用在多媒體,我們推遊戲必須考慮玩家的設備,太高級軟體會讓他們『卡』死,」他以「武器太新用不上」形容。
做為「業師」,羅祥凌除了定期去龍華講授單元課程外,明年初更要擔綱一整學期的「遊戲評測」課程。
「這是我們情蒐部的專業,學校教不來的,」羅祥凌說,老師只會教遊戲企畫,評測卻是一種「反向拆解工程」,把遊戲商品的手法、架構一一解碼,最後還原為發想企畫。整個過程宛如偵探推理破案,保證讓孩子成就感十足。
另一家「業主」,旗下客戶包括華碩等的機殼表面處理廠商明通企業,更由創業者詹塗城自己下海當業師,他帶著公司現場的製程動態模擬圖,教孩子「塑膠為什麼會導電」,「薄膜」和「電鍍」有什麼不同,以及製程中的眉眉角角。
「我跟孩子說,我現在教的,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你們連這個都不會,將來怎麼當頭家?」只有國中學歷,目前擁有1千100名員工的詹塗城說。
「趕快走出去,去問企業要什麼,然後趕快『卡位』!」正努力遊說老師變身sales(推銷員)的董基良說,他現在教的課,就是自己從來沒學過,花了一年半才和企業磨合出來的。「做就是了!真的,沒有那麼難!」董基良為這場變革下了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