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第一位非官派台大校長遴選出爐,現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成為自羅宗洛出任代理校長以降,第一位沒有留學背景,教育養成全在台灣完成的台大校長。
不到40歲成為十大青年,42歲寫下台大院內最年輕當上內科部主任紀錄,隔年領導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出一套可找出非吸菸罹患肺癌的「肺癌轉移模式」,繼而才有跨六個醫院「肺癌遺傳流行病學整合計畫」的成功。未曾出國喝洋墨水的他,讓台灣在胸腔超音波醫學研究成果居於世界領導地位,簡單說就是讓疑似肺癌病人,可以不受開刀之苦就能做肺部切片診斷。
他給人的印象是保守與低調,或許是長年內科醫生訓練,讓他養成謹慎與重隱私一面。好比說,看診時,他都堅持「one by one」(一對一),如果有病人在診察室內逗留,楊泮池都會先請他出去,讓診察室裡保持只有一個病人,以確保品質。
30歲,受政府派遣到沙烏地阿拉伯霍埠法德國王醫院擔任內科主治醫師,是他唯一的「旅外」經驗,但卻也是影響往後研究與臨床之路的關鍵。「任何惡劣的環境都能存活下來,是當時最大的體悟,」他感性的說。
從白袍換上西裝,如何帶領台大成為華人高等教育第一品牌,以及創造更多資源與財源,將是楊泮池接任後首當其衝兩大課題。以下是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未來台大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楊泮池答(以下簡稱答):帶領台大往前走,成為華人最好的大學是一個目標,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培養更多、更好讓台灣永續經營的人才。
台大不應該是職業訓練所而已。台大各院要將社會責任深植心中。也就是利他觀念建立,再加上核心能力培養,才會有國際競爭力。
能進台大的學生資質都很好,但對成績差0.1分都很計較,很沒意義。
態度在課堂上無法教,而是隱藏在教學環境中。98學年度開始,醫學院淡化成績排名的書卷獎,提倡利他獎選拔,由班上同學共同推舉幫忙同儕的人,在院慶中頒獎。成績越好,沒有利他精神,對社會反而沒有貢獻,反而是負面。醫學院做了有成效,就想將此經驗也推動到理工、文、工學院。
問:後年五年五百億計畫到期,您要面對的是財源緊縮,因應之道又是什麼?
答:經費不夠是事實,募款該做,我會去做。但為了台灣永續發展,人才最重要,寧願省其他經費,但高教投資不可以省,永遠不嫌多。
問:今年學測放榜後,香港大學開出優渥條件吸引70級分學生就讀,比率也大幅增加中。您怎麼看這件事?
答:對,我們要小心(語氣加重)。他們用獎學金和原文教學短時間吸引頂尖生出走,我們在核心能力培養上更應該加強,例如在教學課程要調整。慢慢來,教學要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