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已逝世年餘,但他所象徵的創業與創新精神,仍是受到普世推崇的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Cheers》雜誌選擇在13週年慶,邀請讀者共同欣賞他的第一部傳記式電影《賈伯斯》(jOBS)──透過在銀幕上回顧他精采的一生,藉此喚醒每個人心中求新求變、堅持到底的因子,那麼,在走出電影院之後,說不定從此對明天出現截然不同的想像!
這部電影描述的情節,從賈伯斯的少年時期開始,包括他如何創辦蘋果電腦、被股東趕出公司再成立NeXT公司和皮克斯動畫、結婚生子及重回蘋果,直到2001年發表iPod。有趣的是,「把賈伯斯的故事拍成電影」這個不能不說是極具挑戰性的點子,一開始,竟然是出自一個電影圈外人。
原點很有賈伯斯精神:由圈外人創業拍片
馬克.休姆(Mark Hulme)是美國達拉斯州五星機構企業(Five Star Institute)的創辦人。2011年賈伯斯辭職下台時,他就有了拍攝這部電影的計劃,因為在好萊塢沒有人脈,他自己找人做研究、寫劇本,同時成立「五星電影製作」來推動這部「處女作」。
消息傳到後來擔任此片導演的喬舒亞.麥可.史坦(Joshua Michael Stern)耳中,立刻引起他高度興趣,願意加入:「我覺得這很有意思,很有『史蒂夫.賈伯斯』的精神。」
當然,能否找到適合的演員來詮釋賈伯斯,絕對是決定這場「冒險」成敗與否的關鍵。他們找上好萊塢明星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休姆回憶:「我記得,他一天就讀完劇本了。」兩天後與導演碰面,隨即確認他為主角。
庫奇不只以片中神韻酷似賈伯斯而引起討論,他是蘋果超過10年的股東、是企業CEO的身分,也都在在形成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