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達技術學院教職員9月初拉起紅布條,抗議學校積欠7個月薪資。幾天後,筆者走進位於屏東的永達校區,今年預計招收1200位新生,卻僅400位報到,全校學生不到900人,新生訓練不到30個人參加,校園空蕩蕩,美食街僅剩一家店面。
轉到車程半小時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情況更慘,部分校產竟被查封,上百件學校設備要被法拍。
「處於後30%的私立大學,即將在未來高教海嘯中滅頂,」高教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觀察。民國105年教育大限前,私校亂象只會越演越烈。
根據教育部擬定私立大學退場四項指標:學生不滿三千人、近兩年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校務評鑑未過、長期積欠教職員薪水,只要符合一項,將專案輔導,限期內無法改善就解散、整併或轉型退場。
四千學生才損平 有學校竟然不到千人
一般來說,大學經營要損益平衡約需四千名學生,否則經營將面臨重大挑戰。按照教育部上述四項指標推論,「不滿三千人」已合乎退場條件。但筆者翻閱私校財報,卻發現不滿三千人、甚至不滿一千人的大學,卻能領教育部補助款。
教育部每年撥給私校31億5千萬元的款項,獎助款約占83%,根據校務評鑑發放;補助款占17%,無論辦校績效如何,按學生人頭與教職員人數計算發放。
全台大學私校約97所,學生人數低於三千人約十餘所,它們平均拿到補助款約1500萬元到2100萬元不等,總計全民埋單瀕臨退場大專一年約1億8千萬元。
例如,高美醫護管理專科、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等不滿一千人的學校,以及不滿三千人的康寧大學、稻江科技學院、永達技術學院等,都踩在退場邊緣,也都持續領錢。
更扯的是,高鳳從99學年度起,向民間借貸七百多萬元,當年貸款抵押品,許多來自教育部補助款所添購的教學設備。納稅人幫私校買設備,讓私校拿設備去借款,財務出問題後,納稅人還要繼續養它們,合理嗎?
老師掏錢買學生 學校再去申請補助款
私校老師多半有招生壓力,畢業季前,請高中主任吃飯,向學生推銷學校,開學獨立招生時,這些「經過私下運作的學生」若有來報到就算成交,學生可以得到五千元到一萬元代價,仲介老師也可以拿到「仲介費」。
「『買學生』花不到一萬,可以留四年,還可以省掉招生業績壓力,為自己留一條路,」一位大學私校老師坦言。今年初,台南首府大學葉姓助理教授就勾結學校教職員,讓原本沒有學位的推廣教育班學生,也能取得學士學位。
只要繳錢,大學文憑即可到手。學校還用學生為「人質」,向教育部申請補助款,兩面收錢,也難怪,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會感嘆:「大學教育成了詐欺事業。」
如果教育部持續放任私校欠薪、賣文憑,卻又持續對私校「輸血」,把納稅人的錢拿去補破網,不久後,拉布條抗議的不會只是某校的老師,而會是更廣大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