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5歲,已經出版過9本書,吸引中國「90後」兩億青年的注視。她的微博關注達到850萬人,在中國名列前五,有「女韓寒」的稱號。
她是蔣方舟,中國「90後」青年領袖代表。她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只是一個出身湖北襄陽偏鄉公務家庭之女。她7歲就開始寫作,9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被湖南省教育委員會列為中小學生優良教育讀本,《南方周刊》曾以整版版面報導,稱她為「天才神童」;12歲成為《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16歲當選中國少年作家協會主席。
如今蔣方舟出書、大學錄取、出社會謀職,一舉一動都成為新聞焦點,微博一發言立刻引起關注,這位女青年究竟有何魅力?
不肯被世界籠絡
要去「了解」,而非「相信」
蔣方舟大三時,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發表〈給清華大學的一封信〉,針砭這間中國著名學府卻面臨思想禁錮的危險。隨後立即被新浪網放在首頁,不到一小時點閱率超過億次,也引來《金融時報》中文版追蹤報導,眾聲喧譁下,甚至有畢業學長姐特地到校要求她退學的聲浪。
「我不想當『荒謬的菁英』。『了解』是認識世界第一位,『相信』不是第一位。」蔣方舟認為在「全世界都想籠絡年輕人」的今日,懷疑才是破除表象的斧頭。
「她有超出同齡人的思考,文字敏感犀利,貼近90後生活語言。」被定位為中國最新銳時事生活週刊、傳媒界「話題發源地」的《新周刊》總編輯封新城這樣詮釋她。
1989年出生的蔣方舟,對中國近十年經濟急遽改變前後的富裕和衝擊,有著最初的記憶。「我的成長充滿著矛盾,有人一輩子處在鄉下結婚生子,有人家有錢到不用想未來,」蔣方舟說,年輕人追求自由、反省的自覺力,遠遠趕不上經濟起飛的速度。
不相信重複的權威
進入體制,才能批評有道
蔣方舟認為,學校教育服從領導是中心思想,卻沒有獨立個人反省意識。「小時候,同齡人聽見金錢造成不公平,還會有感覺,後來她們覺得那就是『常態』,默認世界對自己不公,也懶得發聲,更不要說行動!」
創作成了她對抗世界的武器。大學前,她一邊準備高考,一邊創作、寫專欄。當時就讀的學校,同學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一班60人僅六分之一參加考試,其餘高一就準備出國。身為少數的她,獨樹一格穿梭校園。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相較於中國80後對公共議題的關心,90後的她,更關注自己的存在感。「我對學校教育失望,對工作迷惘,對自己抉擇感到茫然,這是中國90後年輕人的心聲,只有進入體制,才能看見真相,才能批評有道。」
問蔣方舟自己與韓寒的區別在哪,她直言:「90後意見聲音還沒長成氣候。韓寒在公共議題的關心是我不及的。我更多的是敘述和記錄周圍年輕人的樣貌。」
楊照曾指出,兩種青春代表背後大環境的差別,一個是剛啟蒙的中國,一個是快速成長的中國,如果說韓寒寫80後的青春,蔣方舟也在寫,但更冷靜,也更貼近生活。
當同齡人忙著出國,或考研究所想著延緩進社會,她選擇進入《新周刊》擔任副主編。「我對自己的能力還不夠自信,但會朝著『名副其實』方向努力。目標還沒有很明確,但至少不迷惘。」從她身上不只看到「天才兒童」的蛻變,也看到了中國90後年輕人的真實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