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凱達格蘭大道上逾50萬人(據主辦單位估計)聚集的反服貿「黑潮」,創近年台灣街頭公民運動的紀錄。
這場由生長於網路世代的「數位原住民」發起的太陽花學運,沒資金、缺乏政黨資源,為什麼卻能一再寫下公民運動的新頁?其背後倚靠的,是眾多免費且開放的網路與行動科技工具,及網友自發性的協力合作,過程可以拆解為三個階段。
運動發起》臉書建社群
貼文觸及數週破430萬
第一階段,即時的組織動員與實況轉播。
學運在網路上如此鋪天蓋地襲來,是因為第一個晚上,衝進議場的主要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隨即在臉書粉絲團上發表行動宣言,引起數千名網友轉載,許多支持其理念的個人或團體,即使素昧平生,也自發性的加入運動。
例如由一群精通資訊科技的網友組成,主張言論自由、資訊開放的社群「G0V零時政府」,馬上透過網路協作平台「Hackfoldr」成立反服貿專區,提供影像與文字轉播及資訊彙整。並在臉書上成立「反黑箱服貿協議」社群,一週內有35萬名粉絲加入,貼文觸及總人數超過430萬人。一般縱使成員數是其兩倍的粉絲團,一週平均的貼文觸及人數也僅約百萬。
而第一時間跟著學生進入議場的網友張龍僑,在各電視台都還沒有取得議場內的畫面時,只靠一台iPad,連上可即時轉播、錄影資料還能自動儲存在雲端的網站「Ustream」,轉播議場實況,一個晚上便累計近百萬觀賞人次。網友笑稱,他靠一台iPad和免費的網站,就「打趴」電視台造價上千萬的SNG車。
張龍僑認為,實況轉播最大的優點,是提供不經修飾剪接的影像,突破傳統電子媒體選擇性的報導議場內部分狀況的限制,讓大眾自主判斷。
消息傳播》即時公民新聞
靠Line一天快速供稿數十則
第二階段,則是公民的自主發聲。
這次的學運,第一個晚上,跟著占領立院學生進入議場的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生彭筱婷與李嘉軒,在場內即時用iPhone製播的中英文公民新聞,在臉書、YouTube與CNN的公民新聞網站「CNN iReport」迅速引起回響。
第二天,台大新聞所學生,更自主性的聯合政大、師大與東華大學等校,固定在臉書粉絲團「台大新聞E論壇」發布議場內外的公民新聞,粉絲人數在短短一週內從數百人增加至逾11萬人,一舉超越所有電視台與不少新媒體,並多次被主流媒體引用。
台大新聞E論壇發言人彭筱婷表示,E論壇沒有複雜的編輯台系統,成員只靠通訊軟體Line聯繫、彼此交互審稿。一天最多能提供數十則以上的新聞,與電視台和報社互別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