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推出《EQ》一書之後,全球熱銷超過500萬冊,“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EQ,指情緒智商)這個專有名詞從此廣為人知,這本書也成為討論職場EQ的濫觴。
高曼倡導的理論很簡單:要成為卓越的領導人,才能與智能只是基本條件,EQ才是必備條件,尤其以績效來看,EQ的重要性更是其他能力的兩倍。
20年後,高曼又寫了一本《專注的力量》,告訴讀者:高成就者往往具有高度專注力,而一般人又該如何效尤。
高曼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專注力就像「肌肉」,是可以鍛鍊的,否則容易退化與萎縮。專注力又分為對內(inner)、對他人(other)與對外(outer),領導者若想成功,他們需要這3種專注力,缺一不可。對內的專注力可適當地協調直覺與價值觀,產生正確的決策力;對他人的專注力可以優化人際關係;對外的專注力可引導我們走向世界較佳的方向。
多工不等於高效,只會弱化專注力
仔細思考現代人「瞎忙」特性,不難體會出為何高曼要在目前資訊爆炸、社群媒體集結的時代,呼籲大家培養專注力──過多與複雜的訊息讓人難以專注,容易降低效率。
例如,無法抗拒打開email信箱與Facebook,因而不能專注於眼前談話的對象,產生所謂「飄移」(away)的態度,等於向對方發出「我不感興趣」的訊號。或者,接受太多訊息的壓力,會導致對每件事都敷衍了事,接收過多訊息,反而無法看出它們的真正含意。
目前當紅的“multi-function”(多工)概念,高曼認為反而削弱專注力。因為腦袋同時執行多項任務時,許多人認為這是「分割」(splitting)專注力,但事實是,專注力不停轉換(switch),會讓它從完全集中的運作狀態逐漸削弱。
除了盡量拋開容易使人分心的事物外,長期使用注意力或不停轉,也會產生耗竭現象。就像運動過度的肌肉,緊繃的專注力將導致心智過度疲勞、效率下降、容易分心與發怒,並且耗盡能量所需的葡萄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