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二模擬考時數學曾考28分;但,今年4月大學甄試放榜,他同時錄取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和政論兩組、社會系、外文系,以及政大外交、政治系;大學志願最多填六系,這六系全都選他,是名副其實的「六冠王」。
他是周熙元,非出自前三志願高中,就讀社區型中崙高中。他的學測數學14級分,差滿級分僅一分,總分71級分,是全台分數前5%的學生。
回家禁寫作業
母親教育觀與眾不同
迥異學子們為拚大學,小學開始過著補習、參加社團、競賽,為的是大學甄試備審有個豐富履歷的「集點人生」,他備審資料中,獎項紀錄僅短短三行,最亮眼的職稱只是班長。
他脫穎而出的理由,竟是「浪費一年」。
時間拉回兩年前,高一升高二暑假,媽媽謝靜惠參加書展時,遇到一位義大利年輕人,發現他人很陽光健康,一問才知對方高中參加過交換學生。年輕人告訴謝靜惠,交換學生那年對人格養成與日後選擇影響很大。
謝靜惠教育觀本就與一般家長不同,「回家不准再寫作業,晚上一家人要玩樂和聊天的,」她表示,從小就讓孩子認知讀書不是用來考試。
當媽媽提議交換學生時,周熙元倒也沒什麼反抗。到了登機時才有些許恐懼,「坐下來,才發現10個月後才會看見我家的門。真正要一個人去到瑞典生活了!」
上課聽嘸瑞典文
開放教育讓語言不成問題
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周熙元抵達北歐前四天,先與來自各國如德國、南美等上百位學生,聚集丹麥哥本哈根認識北歐。亞洲學生是較為沉默的一群,但在德國同學一句:「What's up(怎麼樣)」吆喝下開啟對話。
不過,最難的是,上課全用瑞典文。他坦承第一天跑班上課,跟鴨子聽雷沒兩樣!靠著流利的英文以及同學翻譯,和老師的開放式教育,熙元從不會聽、不會講瑞典文,半年後可上台演講。「瑞典是移民社會,雖用瑞典文上課,但都可用英文溝通,」他認為,「出來後,才發現語言是最小的問題。」
異鄉找到所愛
他反體會對故土了解薄弱
異國學習,勾引出他對於故鄉的關懷。「雖然都是高中生,但同學熱中於討論各國文化和政治,甚至有一位同學對於台灣228事件,比我還熟悉,」離開升學環境,反讓他體會到自己對於土地了解的薄弱。
不同於台灣上課,瑞典是老師自編講義,並以蘇格拉底詰問式的教學方式進行;例如討論美國政治,一定有一邊正方、一面反方。過程中,讓他理解教育模式差異,也體會到讀書不是為考試,而是厚積日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樁。
這一年最大收穫是他找到自己所愛。「出國前,埋頭讀書卻不知為什麼讀;出國後,知道學習是為什麼,上課更專心,效率更高,」儘管10個月花費約40多萬,卻學習到只有回歸體制內,更深切了解自己歷史、文化,才能擁有將一件事情說清楚的能力。
不怕挫折,是他第二個收穫。回到體制,周熙元迎戰大大小小的模擬考,數學總是敗筆,甚至有次僅考5級分。但瑞典不強調分數、著重了解問題的教育觀啟發了他,「持續相信我一定會弄懂,」他沒有被數學嚇跑,反而在學測時考出了14級分佳績。
「我不怕別人踩在我前面,考第一名和28分,對我意義是一樣的。重要的是,清楚我要的方向。」提早探索人生方向,讓他能在甄試的教授面前,展現異於他人的熱情,這正是他拿下全國唯一「六冠王」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