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馬偕院長罹癌後告白:想推動安樂死

文╱張瀞文    

楊育正是前台北市長楊金欉之子,也是國內以婦科專業擔任醫學中心院長的唯一一人,早年有「接生大王」封號,是產科名醫也是婦癌治療權威。2年多前,他發現自己罹患淋巴癌,瞬間從癌症醫生變成癌症病人,甚至曾因為癌症治療引發併發症,兩次掙扎於死亡邊緣。

雙手迎接新生命,雙腳卻踏入死亡之門,這些經歷,讓他對於生死有更深的體悟。

他40歲便寫下遺書,接著也簽下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以及器官捐贈卡,為從容面對離世做好準備。

甚至在接任台北馬偕院長之後,他也邀請全院主管參加「one day in hospice」安寧病房一日體驗,同時還要體驗「插一管」,藉著鼻管或尿管,希望主管們親身經歷末期病人的處境,才能感同身受。

他說,死是大家無從逃離,也無法改變的現實,因此想借著自己體驗的生命故事,來讓大家來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該怎麼辦?「我們都應有充分的生存權利並尊重生命,但在只有痛苦、沒有生活的時候,我們究竟有沒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以下是他接受本刊訪問的口述摘要:

我接生、我專研婦癌、我送走我的病人,到最後我自己也罹患癌症,從癌症醫生到癌症病人,我一直在思考:誰來決定死亡過程的長短?誰來決定死亡的過程不是生命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卻也是最深刻的自我學習及成長。

一位我前後照顧她約有6、7年,卵巢癌末期的病人,她告訴我,她已經走到了生命和忍耐的盡頭,並對明天毫無指望和需求,只求安詳去世,希望我能協助成全(打針、安樂死)她。但是我跟她說,台灣不可以。

到後來她跟我發脾氣,認為我不肯幫她、不愛她、不照顧她。按照現在的法令,我是真的沒辦法幫她。但當這樣的例子一再的出現,我心裡開始想,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熱愛生命,不應當包含了對於逝去的理解與尊重?

現在很多人反對安樂死,簡單的說法是,我們要尊重生命,可是到最後病人的痛苦,你能夠感受得到嗎?

你明知道她在等死,她擁有的只有痛苦,那你還說要讓她繼續痛苦,直到自然死亡?我覺得這中間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我們到底是尊重生命,還是替對方著想的多?當尊重生命被無限上綱時,尊重生命是否已失去內涵而只剩下空泛的口號?

今天的醫學,在知覺還存在的情況之下,醫生有把握讓病人沒有痛苦嗎?如果是Yes,那就不必談到安樂死,如果是No,那答案就會很清楚,如果還有知覺,但是沒有辦法免除痛苦,在生命的盡頭,要讓病人可以安詳的離開,那可能就是「安樂死」。

現在安樂死的議題,在台灣可以說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因此我鼓勵大家應該多討論,透過討論,將可以讓更多人對生命有更多體會,因為唯有充分溝通『死』,我們才是尊重『生』,讓尊重生命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已。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534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商業周刊一年52期 (此方案09/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46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