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屬最希望得到的,是在有限的相處時間裡,能從主管身上學得更多的東西,不管是軟實力或硬實力。因此,不藏私的利他者自然是造就部屬的成功領導人。
多年來,在我為台積電帶基層主管的訓練課程中,有一個單元是請學員談自己「最感謝的領導人」,並要說明理由。結果發現,贏得大多數學員評價最高的主管,並不是常和他們稱兄道弟、相約聚餐,或是很好說話、很nice的主管,而是願意花很多時間教導他們的領導人。
舉例來說,有一位學員曾擔任主任工程師,主要負責保養與維護設備,他的上司每次帶工程師們摸索新設備時,都會圍著設備詢問他們,「這個工具是什麼?有什麼功能?這顆IC呢?是做什麼的?」大家皮都繃得很緊,知道看新設備前都必須拚命查各種專業術語,以備這位主管抽考。
有一次,輪到這位學員負責介紹新設備,他前一天查資料查到快發瘋,結果老闆一抽考,剛好考到他還來不及查的工具,讓他當場傻眼。老闆於是撂下話,「還沒搞清楚嗎?那明天你告訴我答案!」
隔天,這位學員應付了前一天答不出的問題之後,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又出現了新的挑戰:他隨意看到了一個設備上很陌生的零件,為了怕老闆抽考,乾脆先下手為強問主管,「老闆,這是做什麼用的?」不料老闆瞪了他一眼,說道,「你還問我?回去做功課,明天解釋給我聽!」
這個故事,不是要強調這位學員弄巧成拙,而是要讓我們了解這位主管的苦心和智慧:為了激發旗下主管的求知欲,他不厭其煩地連番提問,還故意不給答案。這麼做似乎繞了一些路,多花了一些時間,卻為同仁營造了不斷汲取新知的環境,等於是在執行一種很棒的在職訓練。
試問,一般公司的主管,有幾個人能這麼有耐心?你是否也能學得這種耐心呢?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給予》(Give and Take),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是美國華頓商學院的明星教授,他把職場的主管分為三類來做研究,分別是:利己者、互利者、利他者。透過許多個案蒐集與數據分析,他發現,起初在職場上較吃虧、績效較差的是利他者。因為利他者喜歡把過多的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導致自己的績效沒顧好。
但是較令人吃驚的是,到後來表現最卓越的主管,居然也是利他者!原因是部屬最希望得到的,是在有限的相處時間裡,能從主管身上學得更多的東西,不管是業務開發技巧、技術實力扎根、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甚至如何做人處事,都希望能夠變得更好。因此,利他者才能做一位不藏私、又不厭其煩的主管,自然能成為造就部屬的成功領導人。
在充滿挑戰的工作環境中,要盡快協助團隊夥伴在職位上軌道,在激烈競爭中求得發展的空間,主管就要帶著部屬一起快速成長,激發其潛能與實力。
黑立言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企管碩士,現任卡內基訓練董事長兼執行長。培訓過無數知名企業的內部主管,嫻熟職場管理與人際關係處理。著有《三明治主管怎麼當》《人人需要銷售力》《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大黑小黑有話說》(後兩本著作與黑幼龍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