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義大利期間,耶誕節時四處都賣著這款潘娜朵尼麵包,我第一次吃到就體會了「痴狂」的字義。豐足的奶油有著勾人滋味,香甜的果乾帶來滿足甜韻,尤其耶誕期間,外頭下著雪,手冰腳冷讓人渴求熱量,此時餐後會出現潘娜朵尼麵包。廚師拿出黃銅鍋,內有溫熱現製的薩巴雍醬,這是混合蛋黃、糖、鮮奶油和西西里瑪莎拉酒隔水加熱而成的豐美甜醬,淋一大杓在潘娜朵尼麵包切片上,酒香襯托了果香。在清晨咖啡館中,相熟的老闆端出一杯濃縮咖啡後,再附上一小片潘娜朵尼麵包,麵包甜香、咖啡苦甘,兩者相搭相乘,這是美好開端。
曾有一位義大利麵包師傅告訴我,他的學徒畢業考試就是做出潘娜朵尼麵包,因為這款麵包可測出麵包師傅的功力。除了挑選麵粉、攪拌、整型等基本功外,還要自行培養酵母,當酵母揉入麵糰後,必須發酵兩天以上。此外師傅還要自製麵包內的糖漬橘皮,製程需10天左右,進爐烘烤時,依據傳統要用柴燒窯爐,麵包烤好後還要倒吊12小時,讓頂部能膨圓不塌陷,經歷這些繁雜的步驟和考驗,才能完成畢業考試。
「願意製作潘娜朵尼麵包,就是一種耶誕的奉獻精神啊!」當時這位義大利師傅揮著手誇張說著,表情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很多台灣店家開始嘗試製作潘娜朵尼麵包,身邊對烘焙有興趣的朋友開始找我試吃評論。我習慣根據「型、色、香、味」四點評論,外型必須是圓柱狀,頂端有半球膨厚感,常見的有兩個款式:麵包頂端樸實無物的是「米蘭式」,屬於傳統做法;至於覆蓋一層稱為「Glassa」的糖霜餅皮,則稱為「杜林式」。頂端都不能有塌陷。撕開麵包體後,麵包組織的氣孔要大小不一,內裡的色澤是漂亮的鵝絨黃,氣息帶著微淡的葡萄乾和橘皮果乾香。
透過這樣的簡單判斷,往往就能得到好吃的耶誕水果麵包,但每年吃著各家作品時,總覺得還是少了些什麼,依舊不是印象中的道地味。還好我有幸見到羅蘭多.馬拉丁(Rolando Morandin)這位老師傅,今年義大利潘娜朵尼麵包比賽的冠軍就是他的弟子。今年4月,吳寶春曾率團到義大利,向這位「義大利耶誕麵包教父」取經,吃到所謂的道地潘娜朵尼麵包後,立即決定邀請他到台灣做分享。
我請教他對於「道地」潘娜朵尼麵包的看法,他開玩笑表示他做出來的就是道地味,還有唯一的台灣弟子吳寶春做出的也是道地味,接著嚴肅的表示,潘娜朵尼麵包是個專有名詞,義大利甚至成立了專屬協會,針對食材、操作流程、麵包大小高度給予明確規範,以維護這個傳統味道。
「我們要規範道地味,除了維護傳統味道外,還希望傳承一種態度,期待麵包師傅能尊重手藝,不要添加膨鬆劑或防腐劑,認認真真面對產品。因此當你問我,為何要在耶誕節時享用潘娜朵尼麵包?因為這款麵包製工繁複,師傅願意製作,就代表著耶誕的奉獻精神;因為體積夠大且能久存,適合全家一起享用,代表著耶誕的分享精神;因為甜蜜的滋味,最適合寒夜享用,代表著耶誕的正面精神。」馬拉丁如此說著。(本文作者為台灣首位義大利慢食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