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市場老二,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對手,你該怎麼做?
全家董事長潘進丁改變展店思維,先將自己打敗,換取不景氣的逆勢成長佳績。(攝影/楊文財)
全家便利商店所處的環境正是如此。全家現有門市二千三百多家,不到7-Eleven的一半。論營收,今年前三季7-Eleven是全家的二.七倍;再看淨利數字,7-Eleven前三季已賺三十億三千萬元,全家卻只有五億五千萬元。
大者恆大的態勢,在國內便利商店產業已顯露無遺。
然而,面對不景氣,當龍頭業者也遭受衝擊,以致今年前三季的營收與淨利表現,較去年同期分別衰退一%與七%時,全家卻反而能逆勢成長,營收與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一五%與二七%。
難得的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全家的門市數僅增加三%,約七十家。究竟,全家是怎麼辦到的?
全家第一步所做的,是重新調整展店思維。
在門市數上,全家所處的地位,剛好落在「穩固的老二」位置,亦即門市總數雖然只有龍頭的一半,但也比老三萊爾富多出一千家。因此,「與其衝量,倒不如優先調整各門市體質。」全家董事長潘進丁說道,但這卻得將擺在眼前的大餅往外推。
從去年七月,全家與福客多合併一事就已可見潘進丁展店思維的改變。當時,全家的店家數已達二千二百多家,福客多的全省店家數則為近三百家,兩家便利商店的合併,對全家的立即好處是,全年營收可一舉增加近一四%,且經濟規模帶來的還有全家的採購及管銷成本可再降低,因此推升營業淨利率表現。
營業淨利率數字的差別,一向是7-Eleven與全家兩家便利商店在獲利表現上出現極大落差的關鍵。
從今年兩家的前三季財報來看,7-Eleven營業淨利率較全家高出約二.三九個百分點,看似些微的差距,但由於7-Eleven前三季營收高達七百六十七億元,全家僅有二百八十六億元,致兩者營業淨利相差二十八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