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遇見黑色大鳥
「我已經被來自各方的電子郵件塞爆了,請寄信給我,越短越好,不要超過四十個字。」
「謝謝你的邀請,但……我現在已經被七百封的媒體邀約跟無數的演講,弄到筋疲力盡(Burned out),我需要一些時間去遠離人群,去思考……。」
「我同時不停的重複回答跟黑色的鳥相關的任何問題,也讓我快累斃了。不要再問我黑色大鳥的事。」
說這些話的人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二○○八年十二月初,《商業周刊》為了製作二○○八回顧與二○○九展望的專題,向他發出了採訪邀請,這是他與我們信件往返的幾段對話。黑色大鳥就是黑天鵝,因為寫了《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一書,點出全球化加深了世界運作的複雜度,未來人們將會越來越多面對超乎預期、全新的危機,讓塔雷伯今年炙手可熱。「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更瘋狂,」他說,而塞爆的郵箱與邀約造成的筋疲力竭,也變成了這位名作者自己無法預期到的「黑天鵝事件」。如何從過去的一年學習面對未來的智慧?我們就從這些黑色大鳥開始:
我的船從未沉過,我也從來沒碰上任何有沉船之虞的危機。」這是一九○七年一位船長史密斯的話。
五年後,史密斯駕駛的一艘船在北大西洋沉沒,那艘船的名字成為史上最著名船難的代名詞──鐵達尼號(Titanic)。
鐵達尼號被稱作「連上帝也沉不了的不沉船」,當時包括史密斯船長在內的人都認為,這艘船會沉沒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船難剛發生,船上的人也毫不驚慌。
但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