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馬政府的兩岸政績洋洋灑灑,壯大了馬英九總統主政的自信。
桌上公文堆得快比人高,但馬英九提起毛筆,心平氣和批閱。公文出手時動作俐落,精準投籃,完成公文法定程序。(商業周刊 攝影‧楊文財)
總統的法定職掌中,兩岸、外交息息相關,又正好都是他的強項。他和副總統蕭萬長、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都有陸委會的歷練,所以在兩岸事務上他駕輕就熟,採「高度中央集權」。
上任之初,他謹遵憲法,刻意退守第二線。但兩岸決策與財經、內政息息相關,雖是行政院業管範圍,但在兩岸事權統一下,讓他不忌諱找相關部會首長直接溝通。
兩岸關係大躍進,馬英九自認沒在主權問題上做過一寸讓步。但目前朝大野小,立法院內國民黨掌握絕對多數,民進黨完全影響不了兩岸談判議程,過去一年來,馬英九與在野黨雞同鴨講。再加上台灣內部對國家認同有歧見,產生嚴重政治對立,所以馬政府一連串的兩岸開放政策,有人解讀是「愛台」,有人則認定是「賣台」。
馬英九會不會被眼前的中國經濟利多沖昏頭?這是在野黨對他最大的不信任。不過,若從中國移動入股遠傳,引發陸資來台的各種疑慮,府院態度保留,還同聲表示「還沒開放」,看來馬政府不是照單全收、沒有安全底線,只是政策尺度還在拿捏之中。
怎麼看對手?馬英九評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台灣生態的了解,比以前的中共領導人細膩,」他也認為胡錦濤有足夠政治智慧,避開兩岸政治險礁,促成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他比較願意接受中國善意、開啟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原因。
以下是馬總統接受本刊專訪紀要:
談喪失主權批評:我是比較溫和,但不代表愚蠢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中國移動近日入股遠傳,有人擔心如果政府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台灣核心關鍵企業會被陸資「惡意購併」?
馬英九答(以下簡稱答):關於大陸直接投資產業,基本上是採取正面表列的方式,在表列項目以外的就不開放。經濟部跟陸委會在這方面意見還在協調中。經濟部說是中方掌有五○%的股份才認定為陸資,那陸委會是說只要是三○%就可以認定。那還有一種折衷的考慮,就是以五○%做為一個量的標準,但是如果掌有controlling interest(控股權益)的話呢,那就可以用質的標準,這個還在討論當中,我想這個月內就一定會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