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在今年《富比世》兩千大企業排行裡,位居全球金融機構的第一名,成為後金融海嘯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
十一月二日,滙豐控股首度在台北召開二○○九年滙豐銀行董事會。會前,滙豐控股集團主席葛霖(Stephen K Green)與台灣區總裁韋力行(Nicolas G Winsor)共同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
二○○七年二月,滙豐是全球第一家認列、預警美國次級房貸虧損的金融機構,隨後次級房貸風暴逐漸形成,席捲全球。滙豐的動向與市場觀察,已成為全球金融機構中最具分量的看法。
葛霖對全球經濟復甦態度相當保守,在談話中,他六次用到「脆弱」及「孱弱」形容目前的復甦。但他也強調,金融海嘯對經濟發展至為關鍵的影響是重心由西方移轉到東方。也正因此,滙豐集團在九月宣布集團行政總裁辦公室將由倫敦移到香港。以下為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今年六月你曾說全球經濟距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路。集團行政總裁紀勤(Michael Geoghegan)在十月初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也指出有「W型復甦」的可能。你認為呢?
亞洲成長力道勝過歐美
葛霖答(以下簡稱答):我們說的是,現在的環境仍很脆弱。金融市場跟六個月前比起來,狀況好很多了。但必須記住,現在金融體系中仍有央行注入的巨額流動性。所以,雖然金融市場已經穩定下來、整體市場也比六個月前來得好,但現在說我們已經完全走出金融海嘯,仍嫌太早。
當然,亞洲表現得相當不錯……中國過去一年的成長力道相當強勁。印尼、越南等,亞洲有些國家成長力道都相當強勁。所以,新興市場成長得很不錯、歐洲仍然持平、美國在第三季似乎稍微恢復。但沒有人知道經濟在未來的三季將如何發展。最佳的假設是,復甦的力道仍將孱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