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一下思考幾秒鐘,葉丙成也同意,他並沒有遇過太大的挫敗。不過,「遺憾比失敗更嚴重,」他說。意思是,失敗了還可以透過成功改寫,遺憾卻是留下之後,再也沒辦法重來。
葉丙成口中的遺憾,指的是他在人生最珍貴的少年十五二十時,卻過著眼裡只有分數、不懂享受好奇和冒險樂趣的乏味青春。雖然之後出國帶來蛻變,但心中始終有個問號:要是更早領悟,那40歲時的自己,會不會更不同?
這遺憾成了葉丙成在課堂上不斷顛覆各種傳統教學的原動力。他教授的「數學機率課」登上全球知名的Coursera線上開放課程教學平台,一推出就吸引2萬人報名,魅力絲毫不遜於美國史丹福、普林斯頓、密西根大學這些招牌攝人的名師名校。他也是第一個設計體驗式簡報教學,讓小學生來打大學生期末簡報分數的老師。總之,在葉丙成的教室裡,什麼都能翻轉、什麼都不能輕易定論「不可能」,為的就是提早在學生腦中埋下探索的種子。
葉丙成還有一項第一,是「第一位綁著馬尾見校長」的台大老師。這位從外型到思維,都致力於打破刻板印象和統一規格的六年級教授,在忙到竟然經常連午飯都沒時間吃的「暑假」接受採訪,談他怎麼看他自己、他的影響力、和他努力影響的這個新世代。
先問一個輕鬆的問題,有沒有人對你說過,你從造型風格上就很獨樹一幟?
(笑)我教學生做簡報,第一堂課,我就會跟學生說:「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style。」
過去的教育就像工廠,大量製造統一規格的人才,但是地上一窩螞蟻2、3萬隻,你看得出哪一隻跑得比較快嗎?只有擁有自己的style,包括從想法到外在,才比較容易被人注意到你的不同。我這樣教學生,自己也這樣做,如果有人說我很有自己的style,我會很appreciate(感謝)。
從讀書時成績導向的「好學生」,到變成引領教育改變的角色,當中的轉折是什麼?
從國中開始,我就很在乎成績,一直到大學都是這樣。最後出現一個狀況:害怕失敗,什麼事都不敢踏出去。只要看到新事物,我就覺得煩,覺得好不容易把學科都顧好,怎麼又多出一個新戰場。新知對我來說,變成一種好累的負擔,完全失去探索的好奇和快樂。
大二時看過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演的電影《睡人》後,其實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跟電影情節一樣,一覺醒來成了80幾歲的人,連走路都很辛苦。當下忍不住悲從中來,覺得還有很多事沒做,怎麼就要死了?於是我開始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什麼?我想要什麼?
一度,我想過多方嘗試,例如去學畫畫,可是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沒去。因為覺得萬一學了2個月,發現不喜歡,不是浪費時間?所以結論是:應該先確定真的喜歡再去學。這不是又掉進另一種功利的想法,我自己卻沒察覺?
直到去美國念書,終於帶來很大的震撼。有一次美國同學開party,邀請我參加。整個禮拜我都很期待,可是真的到現場,我發現其他人聊天的話題,我完全插不上嘴,一個晚上都像別人的「背後靈」一樣。那是第一次,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貧乏。
|